女性主义视角下《蝴蝶梦》中的吕蓓卡
摘要:《蝴蝶梦》的女主人公吕蓓卡是饱受争议的经典形象。本文试从女性主义出发,分析她反抗男权制度的压迫和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虽逃脱不掉父权制度的迫害,她的斗争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女性主义反抗吕蓓卡
引言
《蝴蝶梦》是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这部历经七十多年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的作品,以其曲折生动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征服了世界读者。外表美丽、内心坚强又富有反抗精神的主人公吕蓓卡俨然成为了众多读者心目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小说以麦可西姆的第二任妻子“我”为叙述人,讲述了曼陀丽庄园的前任女主人吕蓓卡的故事。这两位性格截然相反的女性都是父权制的受害者,而笔者侧重对吕蓓卡进行分析,以期探析在男权主义沉重压抑下的奋力反抗的女性形象。
一、吕蓓卡――挑战男权的“魔鬼”
吕蓓卡在故事一开始就已经逝去,“我”不仅提供了叙述视角,也成为被读者用来与吕蓓卡相比较的女性。“我”是传统的女性,美丽善良温顺,是麦可西姆眼中的“天使”。波伏娃曾说“……女人一开始就存在着自主生存与客观自我---‘做他者’(being-the-other)的冲动。人们教导她说,为了讨人喜欢,她必须尽力去讨好,必须把自己变成客体;所以,她应当放弃自主的权利。她被当成活着的布娃娃看待,得不到自由。
”[3]324身为人妻的“我”视丈夫为生命为一切,甘愿受到丈夫肉体和精神上的控制。
相反,吕蓓卡处处挑战着男权的压制。还是姑娘的她就能驾驶由四匹马拉的车,驯服父亲的烈马,表现出了比男孩子更加坚毅的勇敢和倔强。父亲对她的刁蛮任性也束手无策且任由她摆布。即便深知她的婚姻没有爱情,面对高高在上的丈夫她也毫无畏惧地拒绝做他的附属,尽力维护自我的完整。她机智地让爱慕虚荣的丈夫接受了“婚姻协议”,将曼陀丽庄园打造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胜地”,成为庄园“至上的女主人”,[1]305“她自有一套讨人喜欢的本事,男人、女人、小孩、还有小狗,都会被她迷住。”[1]P210她的精明能干、特立独行让麦可西姆刮目相看,也让他感到几分威胁,更无时无刻的影响着第二任妻子“我”。
以波伏娃的《第二性:女人》为代表性的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强调性解放,吕蓓卡不依附男人的思想正是女权主义者所倡导的。她享受着对抗男性的快感,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地嘲笑趋之若鹜的男人,甚至将她在伦敦结识的男人带回庄园。她被视为“轻浮的女人”,但她只是用自己的资本去吸引男人,这和男人用权势富贵去吸引并控制女人并无差别。她的不忠是对麦可西姆沉重的打击,她要生一个不是麦可西姆的孩子的想法更是动摇了麦可西姆至上的父权和夫权。她的行为颠覆了男权社会的根本,体现出作为新女性对包括性解放在内的自由的强烈渴望。
二、吕蓓卡――娇艳欲滴的石楠花
吕蓓卡在麦可西姆眼中是十足的“魔鬼”,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吕蓓卡是如此的聪明可爱,美丽可爱,乐观向上又极具天赋。”[1]p139。她要强、自信、有教养,确定了新女性的标准,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人。仆人们对前任女主人无上崇拜,对新人女主人轻视冷漠;麦可西姆的家人也不喜欢“我”,对吕蓓卡念念不忘;就连庄园里的石楠花都在预示着已故的吕蓓卡无处不在的魅力。
第三次妇女运动浪潮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者结合了生态学和女性主义,研究文学与自然、女性之间的关系。而
女性主义视角下《蝴蝶梦》中的吕蓓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