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喜风波背后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去监管,它必然会出现类似的事情。而且时间越长,这种情况还会蔓延。”
看到手机上推送的关于上海福喜过期肉的新闻时,孙敏刚带着儿子走出北京新街口一家麦当劳店的大门,“一阵恶心的感觉涌上来。”
自7月20日晚上,东方卫视披露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使用过期变质肉加工产品,这一新闻便开始持续发酵。
作为一家“中央厨房”式企业,上海福喜是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德克士等知名快餐连锁店的供应商,其食品问题的暴露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危机。一时间,涉事产品的下架、封存让相关企业忙乱了一阵,一些麦当劳门店甚至面临“无单可点”的窘境。
中青舆情监测室监测显示,两天内,网络上与此新闻相关的信息便高达167万余条。抽取1000条网民评论,有效评论中, %的网民在表达对福喜充满愤怒的同时,指责食品监管部门不作为。
福喜集团(OSI)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及蔬菜加工集团之一,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50多家食品加工厂,向超过85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鸡肉、牛肉和猪肉制品,及各种非肉类产品包括披萨,烘培食品,鸡蛋和蔬菜农产品。这个大型跨国企业有着较严格的管控体系,为什么在上海会出现这种问题?监管的链条到底在哪里断了?《民生周刊》记者在追踪案件发展的过程中,也采访了一些业内专家,试图找到一些漏洞。
日常检查失效?
上海福喜问题的曝光,源于东方卫视深度报道组两个多月的暗访。据悉,报道组在接到相关爆料后,开展了一些外围采访,但毫无结果。几位记者进入了工厂生产线卧底,在生产车间录下了违规生产的情况。
而此前,据报道,上海质监及食药部门3年中对上海福喜展开了7次检查,但都没发现问题。更蹊跷的是,嘉定区政府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上海福喜还被评为“嘉定新城(马路镇)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
“这说明,我们的猫不够聪明,或者老鼠太坏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颖廉说。
一位上海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企业检查一般都是有计划的,会提前通知。
在北京文薪律师事务所律师燕薪看来,“等企业做好准备,就永远也查不出了。”
“检查不能流于形式,做动作,例行检查、定期检查、飞行检查等都要开展,并且要认真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
而胡颖廉担心的是监管者的专业性。上海福喜是一个进行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企业,而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监管的专业性水平要求也就越高。“如果监管者进企业后,看到的东西跟普通消费者看到的一样,企业糊弄你不是很简单吗?”
上海于2013年6月份启动食药机构改革,12月份完成改革。“在机构改革过程当中,可能潜在的会出现一些过渡时期的管理脱节现象。
”胡颖廉说。
完成改革不久的上海市食药监局的专业力量如何?监管者对企业、行业的了解怎么样?在这个事件中,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
事实上,一直以来,上海福喜的质检报告一直是合格的。麦当劳首席执行官表示,他们被上海福喜食品的质检报告骗了。
胡颖廉认为,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技术支撑环节,检验检测方面存在漏洞。“虽然说食品安全不是靠检出来的,但如果我们的检测水平相对提高,企业所受到的威慑,肯定会大一些。”
他向《民生周刊》记者强调,“如果我们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去监管,它必然会出现类似的事
上海福喜风波背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