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家庭、婚姻、性、性别
第一节:家庭第二节:婚姻
第三节:性别角色
重点难点:1、婚姻家庭的起源与本质2、家庭的类型3、家庭关系
研究意义:初级生活圈:
初级生活圈:
人类三种最基本、最初始的社会活动: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精神财富再生产都存在于此圈内,具有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内涵。
由于三种再生产的互动发展,人们必然不断地寻求更适合的初级生活圈的形式;同时,社会对于三种再生产的广义管理,也必然会对初级生活圈提出不同的要求。
研究视角: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
从个人活动角度来看,家庭、婚姻、爱情、性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生活实体。
从社会运行角度看,它们又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社会设置。
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在目标排序、发展倾向、与其他相关事物的关系等方面,不可能时时一致,甚至冲突,这也是二者变化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家庭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一、家庭的起源和演变
1、家庭的起源
可以设想,只有当人类的性行为被有限制的表达时,也就是产生了婚姻制度时,家庭才诞生了
2、家庭的演变
摩尔根——《古代社会》——印第安部落
血缘制家庭——群婚制家庭——对偶婚家庭——父权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二、家庭的结构与分类
(1)核心家庭:它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或未婚配的子女组成的家庭。
(2)扩大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它是在核心家庭基础上演化产生的一种家庭类型。
(3)联合家庭(大家庭):它是父辈同几对子代、甚至孙代配偶组成的家庭。
(4)其它家庭:如残缺家庭等。
三、家庭的功能
(1) 满足两性的社会结合与正当的性生活需要。(2) 繁衍与抚育后代。(3) 生产或消费功能。(4) 满足精神与情感归宿的功能。(5)赡养老人的功能。
四、家庭关系与问题
1、夫妻关系及其问题(1)性关系与性失谐(2)经济关系与经济矛盾(3)精神关系与精神差异(4)情感关系与情感转移
2、亲子关系及其问题(1)血缘继承与异化(2)抚育被抚育与不平等(3)文化传承与代沟
第二节:婚姻
就文明社会的婚姻而言,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婚姻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但婚姻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性需求和繁衍需求的社会文化实现与制度化实现,还在于个人的婚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因而婚姻蕴涵着深刻的个人愿望与社会制度需求的协调与冲突。
一、婚姻的实质与动机 1、什么是婚姻
婚姻是指男女双方依照习俗或法律的规定,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婚姻的实质是男女两性性结合的规范化。
2、婚姻的动机
(1)满足性需求的生理动机。
(2)满足情感需求的精神动机。
(3)满足利益需求的功利动机。
(4)满足生育需求的综合性动机。
二、婚嫁达成的途径和形式三、婚姻的择偶条件和范围
(1)抢夺婚
(2)指腹婚
(3)童养婚与等郎婚
(4)转房婚
(5)招养婚
(6)表亲婚
(7)买卖婚
(8)交换婚;
(9)包办婚
(10)自由婚
1、婚姻的范围
每个人的择偶是有条件标准的,因
而同时也就是受条件限制的,它只
能在社会法律和习俗划定的范围内
实行——
(1)阶级阶层差别的限制;
(2)种族、民族差异的限制;
(3)宗教信仰差异的限制;
(4)血缘关系的限制。
三、婚姻的择偶条件和范围
2、择偶的条件
(1)身理条件:包括外貌、身材、年龄等。
(2)物质条件:经济收入、财产、地域环境等。
(3)精神条件:性格、情趣、品格、文化素质、思想品位等。
(4)社会条件:职业、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一般的趋势是女性在择偶时,把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放在首位;男性则把相貌、品格放在重要位置。
四、婚姻、爱情、性三者的关系
(一)婚姻与性
婚姻的产生缘于对性的规范,性是婚姻的基础,性被要求在婚姻内实现,但性本能却趋向于不受婚姻的限制。所以性与婚姻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婚姻内在的矛盾。现实的状况是:有人的性满足可以越出婚姻的范围,有人的性满足只能通过婚姻获得,有人的性需求没有能力通过婚姻获得满足。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