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
第一章概述
读者读书,读的是上架后的书,一本平装的或精装的硬封面的书,是一个有形的、握得住的物体。这个意义上的书籍不是作者一个人可以完成的的,它是经过设计、排版、印刷和装订等等工序制作出来的。也就是说,有了作者写的内容,还要继之以适当的物质形式才会有完整的可供阅读的书籍出现。
所谓的书籍装帧设计,就是经过艺术设计赋予书籍一个恰当的形式,设计的对象包含了一本书所以形成的全部因素,即护封、封面、扉页、环衬、书脊、插图、板式、字体、开本、精装材料、油墨、印刷方式、装订方式等等,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工程。
1 起源
人类社会自有文字以来,就有了文字的物质载体-----书籍。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可以追溯到商代。
我国文字逐渐经历了甲骨文向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变,书籍的形式也逐趋完善。从早期的龟甲、兽骨,到把文字刻在陶器、石器、青铜器、石碑上,再到把文字写在竹简上,将竹简一片一片编连在一起,称为“简策”
这种把竹简编连起来的装订方式,是早期书籍装帧的较完整形式,已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此后,书籍装帧的形式更加丰富,竹、木板、缣帛(jian bo)等都作为书籍的材料,而且根据材料的不同,采用的装订方式也不同,如卷轴装、散页装、背包装、蝴蝶装、折页装、线装等等。
早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古代的埃及人就把文字刻在石碑上,称为石碑书。古代的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则把文字刻在黏土板上,再把黏土板放在火上烧制成书,由于泥板不能装订,故书都是散开的,像泥瓦一样。
最早的西方文明起源源于古希腊的米诺亚文明,米诺亚文明受古埃及人的影响很深。埃及人使用莎(suo)草纸进行书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的书写材料也以莎草纸为主。
2 发展
书籍装帧的发展与印刷术密切相关。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对书籍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东汉时期纸的发明,使书籍有了纸质的形式,这种形式一直沿用到今天。而隋末唐初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则代替了繁重的手工抄写形式,缩短了书籍的制作周期,提高了书籍的质量,推动人类文明。
宋代庆历年间,平民毕昇改良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法。15世纪前后,德国的古登堡将胶泥木刻活字改良成为金属活字----铅铸活字,同时发明了木质印刷机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和质量。
由此可见,书籍装帧设计与印刷有着不解之缘,没有印刷,也就没有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存在。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是在印刷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3 现状与趋势
形势与风格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与艺术特点。
从设计观念上看,不论东方或西方,其书籍装帧设计与各自的书籍艺术发展史和历史渊源不无关系。书籍装帧的形式与艺术风格是在文化、民族、风俗等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他有着明显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同时也受到来自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习俗
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由此形
成了各自不同的的书籍装帧设计形势与风格。
对我国近代书籍装帧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的是1919
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装帧设计的变革中,鲁迅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鲁迅的影响下,许多热
爱装帧的艺术家、文学家都开始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形成了我国早期的设计团体,如钱君匋、陶
元庆、司徒乔、孙福熙等一批有自己风格的装帧设
计家。
书 籍 装 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