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未来科技知识把握经济脉搏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经济的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先进观念和理论知识的指导,更离不开那些执着而坚韧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努力。李京文教授就是这样一位走在科技前沿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中,用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用丰富的科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经济发展方向,为国家经济建设把脉,为社会发展竭尽心力。
峥嵘岁月,上下求索
经济学被称为是“经世济民”之学,李京文作为我国著名的技术经济学家、数量经济学家和管理学专家,长期致力于科技进步、生产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和区域规划等领域的研究。经过50多年的上下求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李京文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从此也开始了他的经济学之路。1953年,李京文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学员被选派到苏联留学,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经济管理知识,1958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国外优厚的待遇并不能挽留他那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他选择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回国后他先后在河北省计委、国家计委北京经济学院、建材部和国家建材总局等单位工作,期间经历了文革的迫害,直到后来被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作,担任所长和社科院经济学科片领导小组组长才正式开启了他系统研究经济学的征程。
为了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添一把柴”,李京文开始潜心研究经济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工作。
首先,李京文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他参与了由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领导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之后又参与编辑出版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期间,他被指定分工负责“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的研究,包括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我国开发自然资源的成就与问题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战略方针以及主要措施四方面问题。后来的研究成果显示了李京文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清楚认识和创新性看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科技求发展,创新促进步
随着接触宏观经济的机会逐渐增多,李京文开始对我国经济特区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除了参与五年计划中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总结,他还参加了两次建设经济特区的调研与规划工作。
1986年,李京文作为专家组副组长随队参与了制定海南建省与建立省级经济特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项目。通过对海南当时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的分析,李京文等在刘国光的指导下为海南设计了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方面提出了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小政府,大社会”的建议。1988至1989年,他又应邀为深圳特区制定90年代发展战略,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方案,并完成题为《深圳要在全国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报告,为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为我国技术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李京文带领他的科研队伍,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技术进步的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的相互作用,提出测算中国技术进步及其影响的方法,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社科院和整个社科界第一次获得该奖项。同时他们开创了中国运用数量经
创新引领未来科技 知识把握经济脉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