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与幻想中的忽必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历史与幻想中的忽必烈
《忽必烈的挑战》一书,作者摆脱了西方为主体(包括汉族中心)的叙事,回归东亚(蒙古)为中心,从世界史的角度重新认识元代历史
最近读杉山正明的《忽必烈的挑战》之余,顺着又往下读了罗沙比、杨志玖等几位蒙元史相关学者的著作,连带着读了一部分书中辟专章批判的《现代世界体系》。此书对《现代世界体系》的反动及其理论上的创建,罗新在《元朝不是中国的王朝吗?》一文论述颇详。需要补充的是,这本书于1995年在哈佛完成,其摆脱西方为主体(包括汉族中心)的叙事,回归东亚(蒙古)为中心,似乎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端的新清史学派的研究理路有着内在共通之处。近年在美国举行的两次有关元史的国际学术会议,主题都是从世界史的角度重新认识元代历史,也说明了杉山正明的前瞻眼光。
不过,我更想讨论的是从这本书生发出来的几个问题。首先是《看不见的城市》―杉山正明的这本书没读完,我就忍不住将其从书堆里面翻了出来。卡尔维诺笔下的忽必烈异常忧郁:他叼着镶着琥珀色嘴子的烟斗,胡须垂到紫金项链上,脚趾在缎子拖鞋里紧张地弓起,眼皮都不抬一下,听马可波罗汇报四方游历所经过的城市。手握无边的权力,他却发现自己的帝国不过是一个既无止境又无形状的废墟―整个世界正在崩塌。只有马可波罗的报告,能够让他从绝望的深渊中片刻抽离,依稀看见那些幸免于白蚁啃噬的雕花窗格。
卡尔维诺自承并非专业人士,但他这段马可波罗奉命出使的故事,却并非全然向壁虚造―他的根据是《马可波罗游记》:“当他(马可波罗)出使时,就十分注意依次记下往还所历诸地听到和看到的所有奇闻异事,因而在他回朝时就能够向大汗讲述这些见闻以满足圣意。”这个细节在汉文史料中也能得到佐证:1297年,元人虞集在董士选家中遇到忽必烈宫中侍卫,听闻忽必烈曾持续不断地遣使四方,“从容问所过丰凶、险易,民情习俗,有无人才治迹”。
杉山正明却几乎完全摒弃马可波罗所提供的材料。因为他对这个人是否存在“抱有根本性的疑问”―甚至连《马可波罗游记》是否能够将其视作一本书,他也心存疑虑。在“欧亚世界通商圈”一节,他还不忘提醒“搭上将蒙古贵妃从大元汗国处送到旭烈兀家的使节团船队便船的波罗一家身影只在《百万之书》中可以看到”。相较而言,比他稍早的美国中亚史家罗沙比显得更加谨慎:在《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中,他倾向于认同德国蒙古学者傅海波的观点,即“在没有举出确凿证据证明……我们只好作善意解释,假定(姑且认为)他还是到过中国”。
杉山正明一再强调蒙古史研究的复杂性和高难度,“有关蒙古帝国及其时代的文献史料多达二十多国语言”,并以此来讥刺沃勒斯坦在构建“现代世界体系”时,他的“视野里头没有蒙古”。稍后他又着重指出西方研究者处理了以波斯文为中心的西方史料,而中日两国学者则主要依据以汉文文献为中心的东方史料做研究这一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分工。在这本书中,他确实也使用了不少波斯文、阿拉伯文等西方史料,但在马可波罗这一问题上,他并没有尽到自己分工的本分―至少对现存汉文史料以及既有学者的研究,并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关注。
对于马可波罗身份的疑问,也并非始自杉山正明。在他活着的时候,由于书中充满了人所未知的奇闻异事,就饱受质疑。1829年,德是一部教会传奇故事;七十年代美国学者海格尔怀疑马可波罗只到过中国北方,到了八十年代英国学者克鲁纳斯干脆就直接

历史与幻想中的忽必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dkcbx0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