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旅游论文范文.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旅游论文范文.doc关于旅游论文范文
导语: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旅游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遗址旅游是以历史文物古迹为主要游览对象,满足游者感受历史、求知、求奇、求异愿望的文化旅游。遗址旅游肇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000多年前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的埃及金字塔旅游。
随后, 欧洲考古热潮在 18 世纪到 19 世纪进一步带动了遗址旅游的发展, 造就了意大利的庞贝城遗址、希腊的迈锡尼王宫遗址和克里特宫殿遗址等著名的遗址旅游胜地。我国遗址旅游资源的开发始于博物馆, 其中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定陵博物馆是早期的代表。缘于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的主流, 我国遗址旅游开发多采用了遗址博物馆、遗址旅游区、遗址公园、创意产业和考古活动参与等五种模式。这些模式都遵循回填保护和现状保护的“死保”原则, 从而在保护意识不强、思想认识偏差和体制牵制等方面给遗址保护与开发设置了人为障碍。时至当代, 遗址保护需要走出“全面保护、拒绝开发”的死胡同状态, 选择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 这一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遗址保护相关方所认同。
从旅游消费需求趋势来看, 旅游者兴趣已转向于“发现过去”, 已然不仅仅满足于独特文化的展示与体验, 而是寻找这些独特文化的符号和核心价值观, 因而, 文化旅游的开发也不仅仅是特殊文化的“物理性存在”, 更要求将这些文化符号(如图腾、服饰、建筑、歌舞、饮食、观念等) 抽象化, 并赋予空间生产的意义, 以“人文性存在
”进行展现。借助于大遗址旅游思路和文化空间研究的视角, 本文将以武陵山区土司遗址群的旅游开发为个案, 尝试探讨文化旅游空间的构建方式,从而厘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一、大遗址旅游及其文化空间研究动态
大遗址是指反映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 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和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大遗址是文化遗产中文物价值突出、规模特大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 多数是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
作为历史事件的物质载体或证据, 大遗址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 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但众多大遗址作为物质遗存, 因风化现象严重、实用性差等自身的资源特质原因,使得其参与当代经济生活的程度较低, 资源转化为产品都存在相当难度。从 2005 年起, 我国已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 明确了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确定了大遗址资源保护与利用方式多元化利用思路。
随着大遗址保护观念的改变, 大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受到经济利益、文化需求、旅游需求、媒体关注、学科发展等因素的推动, 加速了大遗址与旅游的联合, 越来越走向深入。受到有效保护的文物大遗址, 形成了一流的文化积淀与生态环境。大遗址保护投资, 必然集聚新的经济特性, 即可以通过对文物遗址本体的保护, 依托于展示及合理利用, 改变遗址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与经济发展模式。从中国文物遗产遗址类旅游开发建设的高度, 优化旅游供给, 开发
“遗产遗址旅游”系统工程, 将成为寻求中国遗产遗址有效保护与社会发展“双赢”之路的途径之一。以整体保护、以生产的观念实现文化空间保护以

关于旅游论文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18-08-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