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气候变暖与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栽培探索.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气候变暖与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栽培探索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农作物生长的基本环境也发生了转变。为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根据气候变化及作物生长特点,栽培一些与气候变暖相适应的农作物品种。本文将针对气候变暖条件下,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气候变暖农作物品种适应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66-01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云南地区,主要以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为主,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农业损失,农作物减产,对人们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改善这种不利的局面,进行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

由于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减少,温度上升,恶劣的干旱情况,对云南的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作物在生长时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恶劣的干旱天气使得降雨量减少,作物在生长在整个生育期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从而降低了农作物产量。特别是云南省楚雄地区,由于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养。气候变暖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制约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低温冷害和重霜期延长,这是云南冬季农业所要面临的主要气候因素。冬季农业开发是提高冬季农作物产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而冬玉米、冬马铃薯、冬小麦、冬油菜等农作物需要温暖的生长环境,低温冷害和干旱改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对耐寒性强的作物也有一定的影响,直接降低了作物的产量,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冬季农业增效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研究
气候逐渐变暖,耕作制度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极端的气象灾害逐渐增多,因此农作物的品种应该越区种植,大力推广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栽培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气候变暖带来的不良影响。


冬小麦是云南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冬小麦的适应性栽培技术,首先,应该培育和选择一些适应性强、品种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来应对干旱及低温冷害的影响。在云南地区,应该选择一些耐高温的早熟品种进行栽培。其次,在栽培方式上,应改变过去的大群体、大播量的栽培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半精量机播的方式,保证个体和群体能够协调生长,做到苗壮苗匀。再次,要加强冬小麦栽培的后期管理,在春季要注重三喷,就是喷保护剂防止青枯,喷药防止害虫,喷肥攻粒。抓住云南有限的冬季降雨,及时进行施肥,在冬小麦的灌浆后期和乳熟期,要及时的进行麦黄水浇灌,防止冬小麦出现早衰青枯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产量。

玉米的适应性栽培,主要就是要注重适时早种植。小麦收获后,接着种植的玉米经常会因为后期热量不足或受低温冻害影响而难以达到完熟。因此,要使玉米能够达到完熟,从而有效地提高产量,海拔在1900米以上的地区小麦收获完成后,就应该马上进行玉米播种,争取利用有效积温,提高玉米产量。海拔在1900米以下的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在5月中下旬播种,防止干旱或雨季推迟影响出苗。另外,要及时定苗、除草、施肥,防治

气候变暖与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栽培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