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3-4题)
教育法规 P9
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
包括调整教育关系的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地方性法规以及教育规章。
教育法律事实 P26
法学理论上将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小时的客观情况称为教育法律事实,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法律事件;另一类是教育法律行为。
教育法律责任 P27
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教育立法 P38
是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使国家教育权的行政机关,根据其权限和一定的程序,制定、修改或放置教育法律法规的活动。
教育督导 P70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为保证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
教育法律救济 P73
是指通过教育法律法规设定的程序或途径,裁决有关教育活动引发的纠纷,从而使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补救的活动和制度。
高等学校 P151
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教师 P177
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高校)教师资格制度 P185
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我国公民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身份。
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 P190
高等学校与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高等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一定的工作岗位,按照教师职务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请具有一定任职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职务的一项制度。
判断题(3-4题)
教育法律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 P24 ×
分为教育行政关系和教育民事关系
教育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 P51 × 国务院
教育法规的遵守意味着教育法定义务的履行。 P60 ×
教育法定义务的履行、禁令的执行和教育法定权力的正确行使
教育行政诉讼中原告负有举证责任。 P92 × 被告
博士后是我国的最高学位。 P117 ×
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博士后不是学位
大学与独立设置的学院区别主要在于办学的层次和水平。 P152 ×
区别在于大学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而独立设置的学院则没有这项要求。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P163 ×
国家举办的高校是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社会力量办学的高校是按照国家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规定确定。
学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也可以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P177 ×
教师职员制度
因犯罪收到刑事处罚的中国公民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P187 ×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教师体罚学生,学校可给予教师行政处罚。 P198 √
对教师有体罚学生的行为,经教育不改的,学校或教育部门可给予行政处分。
教师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学校可给予行政处罚。 P278 ×
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要_高等教育法规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