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规范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发设计编制的内容、方法与要求。
2、引用标准
SY/T 5355-2000 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技术要求碳酸盐岩潜山油藏部分
SY/T 6165-1995 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方法
SY/T 6286-1997 碳酸盐岩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SY/T 5388-2000 碳酸盐岩储层的划分方法
3、潜山油藏开发方案设计
省(市、自治区)、县(旗)、乡(镇)、村。
公路、铁路、水运状况。
四季温度、风力、降水量变化及地震等特殊情况。
区域地质
、构造单元及位置
、气层系,储盖组合
、发现时间与发现经过
、工作量、测线密度及成果
、评价井井数、取心情况及岩心分析工作量、测井系列情况
描述各个组系的岩性组合特征、厚度及其变化、旋回性及韵律变化、地层接触关系、生储盖组合等。
标志层应具有特殊的岩性特征及明显的电性特征,横向分布稳定。
、对比。
碳酸盐岩地层为海~湖相成因,油层分布稳定,应根据标志层或按照旋回级次,将含油层、段细分对比。在对比过程中,根据电性和岩性组合特征结合单井地震合成记录对相位的追踪,采用从高级次到低级次逐级对比的方法。
利用地层倾角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地层产状,包括地层的倾向、倾角等参数,进而落实地层分布状况。
结合地层产状研究、地震资料,分析地层保存状况(剥蚀或断失)及潜山顶面地层出露状况。
概述区域构造特征、二级构造带的分布特征及油藏所处的构造位置。
根据完钻井资料及地震资料,解释潜山顶面及内部层面(如有可能及必要)构造。
背斜构造详细描述构造形态、轴向、长短轴比例关系、两翼地层产状、闭合高度、闭合面积、含油气高度等。断块构造描述构造形态、高点埋深等。
详细描述各级断层的产状、性质、分布状态、断距、延伸长度、封闭状况、断层两侧地层的接触情况,并描述断层的力学性质,分析断层的形成时期,预测区域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分析断裂发育的继承性及对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根据构造解释结果,以及形成圈闭的主要控制因素,确定油藏的圈闭类型。
通过岩心分析资料,确定储集层岩石类型。碳酸盐岩成分可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类,石灰岩与白云岩之间、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之间还存在着许多过渡类型的岩性,如灰质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或泥质灰岩等。
按照成岩阶段划分,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按照孔隙的几何形态及成因储集空间可分为孔、洞、缝三大类。
根据岩心、分析化验及录井、测井等资料,研究、确定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
,
统计孔、洞、缝三者在储层中所占的比例,应用三角图解确定储集类型。
针对裂缝型潜山油藏,应用岩心资料,FMI成像资料、野外露头观测等资料,根据裂缝的产状、形态及规模对裂缝进行分级和分类。描述各类裂缝的组系、密度、力学性质、产状、规模、形态、充填情况,以及在地层条件下裂缝张开度及其分布密度。利用井点资料描述微、小裂缝发育规律,利用野外露头资料研究大中裂缝发育规律,最终建立研究区裂缝网络模型,研究裂缝发育规律,指导储层预测。
针对岩溶型潜山油藏,应用岩心资料,常规测井资料、FMI成像资料、野外露头观测等资料,研究古岩溶发育规律,确定如下古岩溶研究思路:①确定岩溶模式;②进行岩溶演化史研究;③进行古地貌恢复④确定岩溶纵向分带:结合地质情况及岩溶水动力分带将岩溶剖面在纵向上分带⑤进行分带特征总结并进行充填情况总结;⑥分带综合评价。揭示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综合应用完钻井的录井、岩心、测井、测试、实际生产资料等多种信息,对油藏有效储集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进行全面分析
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