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及其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融资担保理论在西方一直是最活跃的金融经济学领域之一。Merton首次将债务担保看成一个欧式看跌期权,运用Black-Scholes公式推导出影响债权合同价格的最重要约风险[ 1];Chan和Kanatas认为只有品质好的企业为了dd dtt. com提供财务信号会对外提供担保,企业对外担保被认为是降低管理当局、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传递优势信号的手段之一[ 2];Scott则首次从理论上论证了担保会增进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 3];Roland研究发现担保会产生大规模的财富转移,尤其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4]。但这些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的,研究的对象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很少涉及上市公司担保问题。而国内的研究大都从现象上对上市公司担保的风险进行描述,实证研究很少。薛爽以1998-2000年264家亏损样本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是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内部因素之一[ 5];冯根福得出<div>上市公司通过担保行为承担了本应由银行承担却最终被银行转嫁的对担保贷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判的职能[ 6];刘小年以2002年的信用担保行为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越高、业绩越差的公司越容易
Dddtt
发生信用担保行为[ 7];龚凯颂对2001-2003年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与财务困境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发现发生担保行为的上市公司更容易
Dddtt
陷入财务困境[ 8]。
本文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8ttt8情况8 tt t 8. com,首先对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将担保行为分为接受担保、提供担保和相互担保三种类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不同类型担保行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探讨担保是否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一个重要素,为监管部门规范上市公司担保行为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二、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统计特征分析
(一)上市公司担保现象越来越普遍,担保已成为上市公司一种重要为
从表1可以,在2001-2005年期间,上市公司担保行为一直呈上升势头,%%,担保行为的普遍性还可以公司增长率与公告担保的公司的增长率的对比更为清晰的反映出来。2002年和2004年,%%,%%,这进一步表明担保行为在上市公司中的普遍化是与上市公司扩容无关的一个现象。
从表2可以,,增长2倍,除2002年出现外,2003-2005年担保涉及的金额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45%左右。2002年中国证监会提高了上市公司增发的门槛,2004年年底,证监会表示在新股发行询价制正式出台前将停发新股,这导致. 。所以8ttt8,随着证监会对股权融资的限制,%增长到2004年的132%,担保行为已经渐渐成为上市公司一种重要道。
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及其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