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摆的秘密
究究家的钟表
探探家的钟表
究究为什么迟到了?
伽利略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摆钟之父——伽利略的故事
认识与摆钟密切有关的两个人:
惠更斯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
发明摆钟的故事
摆钟的内部结构:
想想摆在摆钟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摆臂
摆锤
观察摆钟
引导学生重复测量,并思考重复测量的意义,形成对“摆”的第一阶段认识(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摆的等时性。摆幅对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影响不大)
注:在幻灯片的效果下,摆可以摆动
活动一:用摆做实验
1、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摆的研究(2) 探探
摆长
每分钟摆动次数
10厘米
15厘米
20厘米
25厘米
注意:放同样钩码,抬的高度一样
2、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摆的研究(3) 探探
摆锤轻重
每分钟摆动次数
25克
30克
……
注意:摆绳的长度和抬的高度一样
通过摆长和摆锤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
摆动次数与摆线有关,与摆锤无关
摆长(厘米)
次(分钟)
100
90
80
70
60
10
15
20
25
做一个摆钟
活动一: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
实验一:出示了两个特殊的摆,他们的摆锤分别是粗细相同的木条,长度分别是20厘米与30厘米。哪个摆摆动的快? 先预测,再测量
实验二:在30厘米长的木条上固定一块金属圆片,这个摆的摆动速度是否有变化。
实验三:金属片固定在各个位置摆的摆动速度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学生通过测量会发现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就越快
活动二:做个“钟摆”
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制作一个每分钟能够摆动60次的摆。在制作前学生要进行思考,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估计金属片应该调整在哪个位置。
这个活动与前面测量金属圆片放置在10厘米、20厘米、30厘米处的摆动周期的活动联系起来。对这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确定一个预测的数值,经过调试,制作成每分钟摆60次的摆。
钟摆的秘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