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别
伊拉克作为中东大国之一,其综合影响力不容忽视,教派因素是伊拉克政治危机下的隐形分歧。伊斯兰教是伊拉克的国教,什叶派穆斯林与逊尼派穆斯林同是伊拉克主要宗教派别。立足于从宗教历史观的角度进一步解析伊拉克内部宗教派别之争的起源,以及宗教派别在中东政治格局中的深远影响与历史作用。
伊拉克是中东地区典型的伊斯兰国家。伊拉克国民主要有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组成,伊斯兰教被奉为国教。“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中含有“顺从”(真主)的意思。信奉伊斯兰教的人被称为“穆斯林”,即“顺从”(真主意志)者。公元7世纪后半期,阿拉伯帝国统治内部为争夺哈里发宝座的斗争导致伊斯兰的分裂,后来逐步形成了不同的教派,有逊尼派、什叶派和哈瓦利及派。由于哈瓦利及派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淘汰,所以现在的逊尼派和什叶派通常被认为伊斯兰两大教派。
一、伊斯兰教的起源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他生于公元570年的阿拉比亚\+①,据传在他40岁的那年,有了第一次深刻的宗教体验,从此致力于伊斯兰宗教活动。从公元610年,默罕默德接受了真主的第一次启示:“你应当奉你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动词!”\+②伊斯兰教的发展和犹太教与基督教一样,其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默罕默德最初的传教活动只得到了他的妻子和族亲的接受与认可,后来才逐步发展与转播开来。
穆罕默德在麦加进行了10年的宗教活动,他号召麦加社会相信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安拉。后来,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在麦加受到了阻碍,随着他的妻子和叔叔的去世,默罕默德失去了个人保护和家族的支持,因此受到了一部分麦加贵族的反对与排挤。公元 622 年,穆罕默德带领了一批追随者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穆斯林公社,这次出走就是伊斯兰宗教历史上著名的“迁徙”。麦地那迁徙反映了伊斯兰教中宗教与政治的统一关系,也是一个影响古今伊斯兰社会发展的理想。穆罕默德于公元 632 年逝世于麦加,他在麦地那的传教活动为后来伊斯兰教的昌盛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兰经》是穆斯林信仰的基础。“伊玛尼”是其通常说的伊斯兰教内部最核心、最内层的理论体系。“伊玛尼”意为“信仰”,指对安拉赐予穆罕默德的“启示”,以及基本信条的确立和承认。穆罕默德所领导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社会,以及他所做出的结论和发表的言论同神的启示一样受到尊重与信服。在穆罕默德去世后,单靠《古兰经》难以解决宗教、社会和国家中的问题, 于是产生了伊斯兰教的另一个巨著,就是《圣训》(又称《逊奈》),它是穆罕默德言行的记载。如果在《古兰经》中找不到对某一问题的答案,便以穆罕默德在世的言行作为范例,更确切的说,伊斯兰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宗教形式的社会管理,可以理解为一种设想的社会制度。伊斯兰教近期的发展令人注目,当今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横跨全球,拥有很多信众的世界第二大宗教。
二、伊拉克境内的逊尼派
“逊尼”是“逊奈与大众派”的简称。“逊尼”即为遵守先知穆罕默德言行者。逊尼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境内人数较少,却是伊拉克政府的主要掌权派。追溯伊斯兰宗教历史,在哈里发继承问题上,哈瓦利吉派最先分离出伊斯兰教主体,后来什叶派也分离了出去,最后剩下的绝大多数穆斯林依然坚持和遵循先知默罕默德
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