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热点分析——“工闹”——闹出来的诚信危机
众合总部专业辅导中心—李永青
【背景材料】 农民工欠薪讨薪,在世人眼里,都是弱者受欺寻求公道,开发商和施工单位理所当然是为富不仁的理亏一方。然而最近一年来,一些在珠三角各工地“走穴”的工人“草台班子”,却让“讨薪”变了味。
这些在工程劳务关系中受雇于施工单位的某些工人或工人团体,他们没有按口头或书面合同履行工作内容,却要求索取多于劳动应得的报酬。他们常常故意引发事端怠工,再通过向政府部门上访投诉、影响工程正常开展等方式,向施工单位施压索薪。
2011年11月5日,《羊城晚报》以一篇《“工闹”真相》详情见《羊城晚报》2011年11月4日A6版。
迅速引起了各大媒体对人们契约诚信的大讨论。从相关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大概梳理出该事件发展的脉络。
在《羊城晚报》的报道中,把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之为“工闹”。根据相关报道,这群人利用政府支持农民工追讨欠薪的政策,追讨多于其实际劳动所得的报酬。如果施工单位不肯就范,“工闹”便集体上访,或围困施工单位工地或办公室。施工单位在工地瘫痪、政府施压的双重压力下,往往赔钱就范。
一位广州市建委工作人员表示,眼下确实存在这种“工闹”:“他们常常是一个地方的人,抱团很厉害,讨薪手段也很娴熟,知道政府最怕不稳定,他们就造出很大的影响。有些人还多次涉入讨薪纠纷。”深圳市相关建设主管部门也发出通知,提醒施工单位警惕“工闹”。这些人一般都会抱团进行闹事,他们的领导者被形象地比喻为“飞机头”。
在记者的报道中,正规的大公司一般不会受到“工闹”的骚扰,由于大企业一般不会惹上“工闹”,不是因为大企业不缺工人,再大的企业也会有临时缺工的时候,但是他们有长期合作的劳务公司或包工头,不容易遭讹诈。此外,大企业的整个聘用流程比较规范,先签合同、上工打卡、发薪签字……全都有凭有据。但是小老板就不愿意找劳务公司,因为劳务公司开出的价格往往比‘飞机头’高得多。“打游击做散工”的外来务工小团体,价格对小开发商很有吸引力,导致他们一头撞入“工闹”陷阱中。不少小开发商虽然吃过“工闹”的亏,但依然会招一些外来工小团体进场干活,因为“飞机头”手下的工人招之即来,来之能干,价格也比正规的劳务公司便宜得多。
报道中还选择了深圳和广州的两个“工闹”样本进行佐证。在深圳,龙岗区即将开售的保利•上城是中心的大型三旧改造项目,总部的工期要求的相当紧张。建设方从总包到分包,一层一层压下来,对于初来乍到的分包公司———“贵阳X建”,对于赶工期的焦灼可想而知。正是这种焦灼,让刚到广东开展业务的贵阳X建,在今年6月份工期最紧张的时候,一脚踩上了
“工闹”地雷。贵阳X建迫于施工压力,不得不找到了一个“飞机头”讨论承包事宜并聘用这些人员作为自己的劳务工人。
2011年6月28日,几个操外地口音的工人找到深圳龙岗区信访办,投诉无良施工单位“要炒掉我们,还不给工钱。”工人们要求办事员帮他们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几个小时后,“深圳保利”(系贵阳X建的上游公司)接到了信访办打来的电话称:“这里有几个农民工投诉你们公司的某标段,说施工单位不肯给工钱,涉及到上百号工人。你们赶紧处理一下,现在大运会临近,企业不要影响社会和谐。”
此时的工地上,已经是一片乱象。近百个工人围住“贵阳X建”的工地办公室闹事。工程管理人员进来了出不去,出去了
工闹”——闹出来的诚信危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