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架梅花拳始祖张从富
史诗云:遥望天下一樽梅天干地支千古垂
一株梅花十二枝朝阳一枝落河北
外分八卦内五行生就一枝小架梅
直隶封州八宝地梅花弓长始芳菲
天干数十,化0为一,天为一元,地支所生,一梅十二枝,独朝阳一枝未开。大清乾隆元年,花期已到,梅花拳第八代宗师张从富于公元1736年正月初一出生在直隶顺德丰州八宝村(今河北省平乡县八辛庄)。随着张从富师祖的降世,朝阳一枝才绽放新姿,朵朵梅花,争艳吐芳,香飘万里……
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张从富,字寿康,生于乾隆元年(1736)正月初一,卒于嘉庆二十一年(1817)正月初五。祖辈积德行善,自幼心地善良,聪慧过人,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习文练武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在梅花拳原有基础上大胆尝试,独创小架梅花拳”。张从富师祖创建的小架梅花拳集佛、道、儒三家之精义,采周易八卦之妙用,熔文武于一炉,开武教之先河。小架梅花拳表现为蹲势、屈膝,缩、小、绵、软、巧,神无方而拳无体,文武交融,灵活多变,以柔克刚,妙不可言。理论基础上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实践应用上又高于传统文化,充分反应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实质。在练拳形式上通过练招练式、练行练气、练神练意来达到体健神丰、修心养性、延年益寿之功效。
张从富和他的小架梅花拳继续秉承“天下梅花是一家”传统思想,所以,梅花拳的大架和小架也并没有因此而分裂,这在其他拳派中是绝无仅有的。张从富也就成了梅花拳近代史上第一位改革家。
张从富师祖创立小架梅花拳后,时有南和县善友桥村候魁元慕名举贴拜于门下,自此,张从富师祖开始立坛收徒。“开武法在世传留弟子,立文教度元人根招回还。论文理通上天消灾去苦,要论武本来是武教天元。”(----《根源经》)他认为将梅花拳大架改为小架,就是武教的开端。所谓武教,就是用自己独创的文理武功来教化人,使人们在思想观念、道德领域及身体素质上都有一个全面提高。由于小架梅花拳精巧、灵活、好学易懂,更适于中国广大农村人习练,一开始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接受。迅速以河北省平乡县为中心向周围县市传播开来。并很快传播到冀、鲁、豫等地。从而,使习练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下,身心得到了锻炼,道德、修养及性格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张从富小架梅花拳的迅速传播,为大清打造“康乾盛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对梅花拳这一古老拳种的宏扬和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乾隆29年,张从富为了改变众弟子白天劳作,夜晚练武辛勤贫困的状况,准备在顺德府西山(今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下开采煤矿,准备就绪后去京城办理龙票(相当于现在的煤矿开采证)路过明月楼时,逢一男子被数人围追截杀,行侠义之心顿起。施展功夫将众人打散,使得这一男子化险为夷。事后方知此人便是当时大清皇帝乾隆。皇上见张从富身手不凡且年轻有为,甚是欢喜,想让他留在京城为朝廷效力,并重赏其金银,官授三品。但张从富禀明皇上,说自己与功名利禄无缘,拜官不拜印,只取朝服一袭,但求皇上恩准“传道为宽”。乾隆无奈答应他的请求,并御书“云游天下,传道为民”。一时间,张从富救驾之事在京城传为佳话。至今,仍健在109岁的紫阳真人进一步证实:“此事件发生在乾隆29年,当时张从富29岁,正是血气方刚之时,梅花拳又有
中国小架梅花拳始张从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