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系列讲座(三)
第三讲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指的是作者在诗歌中描写事物、塑造形象、抒发情感所用的方式、方法、技巧和手段等。
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各种资料和试题中称法不一,诸如“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写作特色”“表现手法”等等,实质上指的都是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宏大的范畴。对于它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本人依据大多数资料和大多数教师的分类方法,将它分为四类,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目的是使之不庞杂,成体系,便于教师讲解,也便于学生掌握。先列表如下,然后分述之。
古
代
诗
歌
的
表
达
技
巧
一、表达方式
(一)记叙 1、赋 2、铺陈
(二)描写 1、粗笔勾勒(白描)与工笔细描(细节描写)
2、虚实结合 3、正侧结合(侧面描写)4、点面结合
5、动静结合 6、意象组合 7、以乐景写哀情
(三)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①借景或借物抒情
②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议论
二、修辞手法
1、比喻 2、比拟(拟人、拟物) 3、借代 4、夸张 5、对偶
6、排比 7、反复 8、设问 9、反问 10、互文 11、双关
12、谐音 13、通感 14、反语 15、炼字 16、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三、表现手法
1、烘托 2、渲染 3、对比 4、象征 5、衬托 6、用典
7、比兴 8、联想 9、想象 10、借古讽今 11、化用
12、叠词 13、抑扬
四、结构技巧
1、开门见山 2、卒章显志 3、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4、以小见大 5、铺垫 6、重章叠句 7、过渡 8、照应 9、层层深入
一、表达方式
语言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即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古诗中不存在“说明”,因此,古诗从表达方式上讲,就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我们民族的诗歌特色多是即景抒情,因而描写和抒情用得多,手法也多种多样。传统的叙事诗少,叙述的表达方式用得就少。议论在诗歌中用得更少,但也有,宋诗要多一些。
以下分述这四种表达方式。
(一)记叙
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叫记叙。
记叙是叙事诗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如《孔雀东南飞》。
近体诗中运用记叙很少。用的也只是个别诗句。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
《诗经》中的“赋”就是记叙。朱熹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把事情展开来进行叙述。如《》。
2007年北京卷就考到“赋”。原题为: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芣苢①(fúyi古书上指车前,草名)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luō、lǔ)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jié用衣襟兜着)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xié用衣襟兜东西)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译文】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
【文本解读】
《芣苢》这首4言12句的古代民歌,将女子劳作的过程和劳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达了出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得来”的歌声,现出采到芣苢的无限欣喜。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更起劲。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兴致高昂。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此时再度高唱“采采芣苢”,情绪达到高潮。人虽已远去,歌声却在山谷中回响,飘散到四方。
综观《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①《诗经
古代诗歌鉴赏系列讲座(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