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云南彭家沟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云南彭家沟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摘要:云南彭家沟滑坡体为大型滑坡,该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连续强降雨的影响,山体中部及两侧出现多处裂缝、错台;路堑前缘桩板墙工程遭到破坏。在深入调查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滑坡体的赋存环境,查明该滑坡形成的地质力学模式为前缘开挖形成的牵引拉裂式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工况下,该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暴雨工况下,该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将产生沿软弱夹层的滑动破坏。
关键词:滑坡;变形机制;稳定性评价

彭家沟滑坡位于会泽县梨园乡小石桥村,滑坡区前缘为昭通至待补高速公路(里程桩号为K263+445~K263+680),该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为一路堑,路基右侧边坡最大高度20m,防护形式为2m护脚墙、实体护面墙及窗式护面墙,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变更为路基桩板墙(地面以上8m)。路基于2007年9月施工完毕,2008年6月份雨季期间发现右侧边坡发生坍塌、山体出现裂缝、部分挡土板断裂、抗滑桩倾斜、路面局部出现隆起,影响公路正常营运。

地形地貌
滑坡所在的山体南高北低,斜坡自然坡度14~35°,由于高速公路施工,公路两侧形成了高近20m的边坡。滑坡东西两侧各发育一条近于南北向的冲沟,冲沟规模大,切割深度5~20m,沟宽5~15m,滑坡中也发育一条小型冲沟,规模较两侧小。滑坡横向上地形变化小,坡面较平直。滑坡前缘高速公路,,,。
图1 滑坡全貌
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及钻探资料,滑坡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松散层(Q4el+dl)和二叠系上统强、弱风化玄武岩(P2β)地层组成
地质构造与地震
滑坡以北东向翻身村构造带为主干构造,该构造带的特征是岩层倾角陡,线形构造明显,距迤车向斜和翻身村断层50 km。玄武岩体中构造裂隙较发育,特别是近地表部位,以315°∠75°、125°∠60°、20°∠80°、140°∠35°四组裂隙为主,占总裂隙的80%以上,将岩体切割成块状。裂隙长一般1~5m,个别大于10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以及云南省地震局《云建抗(1995)第44号文》的分区地震烈度图划分,鲁甸县境内属Ⅷ度基本地震烈度区,,,拟建路线构造物应按相应烈度设防。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表水主要有上部山体的雨季汇水、滑坡南面的小河、滑坡两侧冲沟、滑坡范围内农田内灌溉水及滑坡后缘水渠里的水流,由于滑坡引起水渠错断,大量灌溉水渗入滑体。
区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小河河水、水渠渗水补给,以蒸发和渗流方式排泄,水量及埋深受季节的影响明显,,根据钻孔ZK1、ZK10的提水试验结果,滑体内水量较少,抽干后水位无恢复。据邻近工点抽水实验资料,强风化玄武岩渗透系数K=;弱~微风化玄武岩渗透系数K=。
滑带含水量较高,主要为孔隙水,路基边坡坡面上有泉水溢出,推测可

云南彭家沟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