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课时
2课时
教学
状态
分析
教材分析: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与传承”。《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出“师”的含义。谦虚好学教材中的六个板块生动可用资源充分。“探究角”引用孔子的话,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交流会”呈现的是生活当中的许多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的内容;“故事园”中“一字之师”的故事,启发学生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能使自己更完美;“七色光”中所呈现的例子比较强调结果,即让学生看到,如果能做到善于学习,那么会有利于进步;“教你一招”的内容主要落实教会学生怎样用欣赏、倾听、请教、交流等方法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能行”的栏目是一张表格,可以穿插在其他板块中让学生进行榜样的积累。
学生实际状况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可算是耳熟能详,但对其中真正的内在含义,学生却了解不够透彻。虽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却没有实际操作的意识,更不用说去探求如何寻找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系统的方法了。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能增长学生欣赏他人的意识,更能为学生系统整理一套“如何寻找他人优点、怎样学习他人优点”的方法,使“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对于学生不只是流于口号,而是真正从意识上、行动上进行“谦虚好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认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应该取长补短。
(2)情感目标:在了解的基础上善于发现、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能发自内心去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
目标调整: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3)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欣赏、倾听、请教、交流等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重点:懂得虚心学习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能善于发现、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小班化教育“主动-有效”驱动单
“主动-有效”的追求目标
情境创造自然,环环相扣。学生主动性得以发挥,在寻找、夸奖身边值得学习的榜样、也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了几种“学习他人”的好方法。
主要“教学策略”
教学中采用参与学习、实践体验、合作学习、分析讨论等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含义;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能善于发现、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活动一、理解“师”的含义
1、老师含义之一——学校的老师
在小学学习中,你们接触了许多老师,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她教过你什么本领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把喜欢她的原因说清楚。
小结:老师教给我们的本领不单单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不少做人的道理呢!这些传授我们本领的人(板书:教授本领)就是我们的老师。
2、老师含义之二——指出缺点的人
1)背诵古诗《早梅》
师:语文课上老师教给过你们这样一首古诗——早梅。一起来朗诵。
2)出示古诗的原来版本,让学生找找区别
师:你们知道吗?这首古诗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原来怎样呢,仔细听来念一念。找找它们的不同,想想这样改好在哪?
3)看书上故事,谈感受
师:诗人郑谷帮助齐己改了一个字,就被人们称为齐己的“一字之师”。为何这样称呼他呢?郑谷是一位传授本领的老师吗?一起
三人行,必有我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