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铁换乘信息(一、二号线).doc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
邓小平是当代世界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于国际形势的重要变化,始终洞若观火,应付自如,善于从战略高度和理论高度把国际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丰富、深刻的外交战略理论和思想。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新时期中与发展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邓小平用实事求是的思想对20世纪以来世界的变化作了通盘审视,得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出版,第127页。)的科学论断,从而形成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崭新的时代观。邓小平从80年代以来,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命题曾经集中作出多次的精辟论述,对当今世界基本态势作了科学的高度的概括。早在1984年5月邓小平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就指出:
“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56页。)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强调了他的主题思想: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96页。)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进一步阐述了和平与发展的思想:“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05页。)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国际形势发生了二战以来最激烈、最复杂和最深刻的变化,世界处于天翻地覆的历史大动荡时期,中国亟需对世界局势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种的剧变背景下,邓小平的判断并未过时,因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383页。)这一思想既总结了此前国际局势演变的状况,又预测了此后国际局势进一步发展的态势。深刻揭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预见性地指明了世界局势的发展方向。
通观邓小平以上论述,邓小平把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当作历史目前提供给中反复告诫全党:“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375页。)邓小平这些分析和判断是我国调整战略方针,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前提和依据,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另一方面,邓小平又提醒我们,战争的根源并未消除,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防止我们产生麻痹思想。他多次强调“当今世界不安宁来源于霸权主义的争夺”,“现在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是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危害世界和平、稳定的根源。”(注:《人民日报》1984年5月31日,5月18日,1987年3月12日。)邓小平对的力量在发展,战争的危险还存在。”(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05页。)邓小平还告诫我们,“国际形势有一个战争问题。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没有世界大战。小的战争不可避免,现在不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需要。发达国家欺侮落后国家的政策没有变。
沈阳地铁换乘信息(一、二号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