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8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5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课:先秦诗歌
(1)关于诗歌: 是文学的一大样式,要求高度集中的概括、反映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规律,一般分行排列。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歌,现统称诗歌
按有无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诗、无韵诗
《诗经》《诗经》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称为经典,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加上有篇名而无诗的六篇,共311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1)《蒹葭》诗的内涵分析
表层: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深化: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
(2)《蒹葭》艺术特色
A、《蒹葭》诗的形式分析:
典型的《诗经》样式:四言为主的句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蒹葭》诗一是四字句式(以四言为主);二是重章叠句(短章复沓)的结构方式
B、三个特点
事实虚化诗歌把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的是什么人,为什么追寻?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伊人音容体貌均无,飘忽不定,来去渺茫。为什么那么难以得到?一切无从确认。
意象空灵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非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呈现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
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遡洄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读者可以从这里爱情的境遇,也可以唤起爱情的体验,还可以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并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C、诗歌体现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音乐美
含蓄美以少许表现许多,以表面极其经济的文字建构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
意境美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又神秘的意境。
朦胧美诗采取曲笔描写了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失望、惆怅的心情,作远距离的勾勒。
音乐美,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一唱三叹。
1、楚辞
楚文化包括楚人的衣食住行,楚地的风俗习惯、制度、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及楚地的文学作品在各方面的总和
(1)楚辞这个名称最早由《史记》提出,是入汉后形成的概念泛指:楚声楚气的文学
专指:经屈原由楚地祭歌改造而来的新诗体
(2)《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学者刘向编订并经东汉王逸增补作注后流传。其中收录了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的作品,以及两汉作家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王逸等人的作品,后朱熹作《楚辞集注》,又增补了“楚辞后语”部分,收录了由汉至宋的楚辞体诗歌50余首
楚辞是楚民族文化的精华,楚辞和诗经并列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2)作品
《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离骚》\《天问》\招魂》,共计二十三篇
屈原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爱国情怀,创造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伟大诗人
释“离骚”--遭遇忧愁\离忧、别愁\牢骚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作品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实现祖国的富强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包括了作者一生的坎坷际遇和的始终不渝地追求理想的心路历程
3、《湘夫人》赏析
第一段:盼望与思恋
第二段:梦灭与思念
(5) 湘君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全诗把湘君内心交织的爱与怨,希望与失望,等待与追求等复杂心理活动刻划得细致入微,充满了缠绵哀怨的情调,从中寄托了诗人思君忧国的情怀。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她们的感情始终是那么强烈而真挚;当其满怀希望时,是那样缠绵悱恻,神动心移;当其失望时,又是那样忧郁苦闷,凄凉冷落
(6)《湘夫人》的艺术特色
A、诗中景物描写缤纷多彩,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起,构造出一种美丽凄婉、如幻如梦的意境
B、章法上,回环跌宕,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C、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情操
D、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细致入微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d43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