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唐代茶文学
唐代茶文学讲解内容
唐代茶诗:李白、皎然、白居易、元稹、“皮陆”、卢仝
唐代茶文赋:顾况《茶赋》、王敷《茶酒论》、吕温的《三月三日茶宴序》
陆羽《茶经》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唐)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1)。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2)。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3) ,以拍洪崖肩(4)。
举世未见之,其名谁定传。宗英为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5)。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注释1】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注释2】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讲及仙人掌茶树之生长环境】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讲及仙人掌茶之功用】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讲及仙人掌茶之缘起】
族侄僧中孚:李白族侄的法号,本命李英,为玉泉寺禅师。据清光绪年间《玉泉寺志》记载唐景云年间,玉泉山就植有茶树。玉泉寺中孚禅师嗜茶,每逢春茶进发时,便悠然进山,寻青找绿。有一次,他发现寺前溪畔乳窟洞口的茶树芽叶肥嫩硕壮,便采回制作茶叶。制出的茶叶扁形如掌,色泽翠绿,茸毛显留。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叶片嫩绿匀整,成为当时寺内和尚必饮之品。
:
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
玉泉山,指湖北当阳县西的玉泉山,又名堆蓝山、覆船山。《述异记》有“荆州清溪秀壁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一统志》“清溪山在南漳县临沮城界内,其山高峻,东有泉。”《潜确居类书》:“玉泉山,在当阳,泉色白而莹,又名珠泉。泉南味天台智者道场,即关帝遣鬼公所造。”乳窟,石钟乳丛生的洞穴。
玉泉寺:玉泉山东麓有玉泉寺。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普净禅师结茅玉泉山下,为玉泉寺建寺之始。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智者大师奉诏建寺,隋文帝赐额“玉泉寺”。玉泉寺与浙江国清寺、山东灵岩寺、江苏栖霞寺并称“天下四绝”。
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
《述异记》有“荆州清溪秀壁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李白所谓应本于此。
《本草拾遗》“乳穴水,近乳穴处流出之泉也。人多取水作饮、酿酒,大有益。其水浓者,称之,重于他水;煎之,上有盐花,此真乳液也。”
曝成仙人掌:曝,晒也。本句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晒青史材。从制茶发展的逻辑来推,最原始最早的成茶是晒青,但在我国古代其他的所有茶叶文献中,没有一处是可以理解作晒青的。本诗以确凿的文字,证明了我国唐代就存在有晒青的事实。
以拍洪崖肩:洪崖,传说中的仙人名。黄帝臣子伶伦的仙号。晋代郭璞《游仙诗》之三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汉朝张衡《西京赋》有“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汉朝蔡邕《郭有道林宗碑》有“将蹈洪崖之遐迹,绍巢许之绝轨。”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的意思是说饮用了仙人掌茶,来达到帮助人成仙长生的结果。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无盐:丑女名,姓钟离名春,齐国无盐邑人。
西子:即西施,越国美女。
诗人在此自谦将自己的诗作比作“无盐”,而将中孚的诗歌比作西子,表示夸奖。
1.李白仙人掌茶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