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经济学角度透视新一轮通货膨胀
内容提要:2003年以来我国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已经来临。笔者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后认为:本轮通货膨胀是一次特殊的通货膨胀,其特殊性在于性、非总量性以及结构性的特点;制度性缺陷与不合理管制导致. com资源约束、生态失衡导致. com外部性成本内化、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市场的无序性导致. com成本超载等方面因。因此. com,笔者认为:本轮通货膨胀是一次制度性通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从2003年年中开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和重工业的高速增长,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迅速膨胀,使得国内资源供给趋于紧张,导致. com三大物价指数全面上涨,新一轮通货膨胀的出现置疑。同前几次通货膨胀相比
,本轮通胀不算剧烈,但争论却异常激烈。其原因在于胀确实有一些
8 tt
与前几次不同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笔者认为正确认识这些特征与成因,对于政策效果评估、未来影响我国通货膨胀走势分析、下一步的政策取向都具有重要。
思考之一:新一轮通货膨胀有何新特点?
对按经济学定义,持续的物价上涨即为通胀。虽然在物价上涨的持续时间和幅度等方面有不同观点,认为如果8 tt 物价连续三个季度上涨即可确认为通胀,而按照<8ttt8table>中国过去20多年五轮经济波动周期的经验,物价涨幅在5%以下正常,5%至10%之间为温和型通胀,10%以上
8 t tt o m
为恶性通胀。
现代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 com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失衡所造成的,它不仅包括www .ddd tt. com供给和需求方面,还包括www .ddd tt. com供给与需求结构方面,根据其成因可将通货膨胀的类型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型以及结构型。总需求的增加. com,无论是通过货币政策的扩张,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最终都是通过货币量的增加. com实现的。因此. com,任何
dd dtt. com
形式通货膨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应量不适当
增加. com的影子,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也表明了这一点。可以说,本轮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已经基本到位,物价水平本应随着货币供应减少向下运动。但实际8ttt8情况8 tt t 8. com却与之相反,这可能个方面:一是前些年为走出通货紧缩而大量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产生了滞后影响;二是推动本轮通货膨胀的真实原因并非完全8 t tt8. com是货币因素。从实际8ttt8情况8 tt t 8. com看,这两方面存在,一方面张性的货币投放为本轮经济过热准备了货币条件;另一方面的真正主因是制度性因素而引起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因此. com,笔者认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以下几个新特征:
(一)货币性特征
从货币供给看,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家为扩大内需采取了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此后每年大约提高2个百分点,直至2003年第二季度,我国货币供应量一直以20%以上
8 t tt o m
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实际8ttt8GDP增速与物价上涨之和;与此同时ssbbww. com,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银行在外汇市场大量购入外汇,进一步加剧了基础货币投放。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之所以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透视新一轮通货膨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