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哲学之路 精神之路.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哲学之路 精神之路.doc哲学之路精神之路
《走向精神》一书正是从哲学的历史性角度来研究狄尔泰,既注重了历史性的同一,又注重了历史性的差异。
它注重狄尔泰对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的传承和改变,并联系当时的哲学文化思潮
和狄尔泰的个人抱负来理解这种传承和改变。

近读谢地坤先生新著《走向精神科学之路:狄尔泰哲学思想研究》(以下简称《走向精神》),联想到谢地坤先生治学主张,想就其中两点来谈谈对本书的理解。
谢地坤先生重视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强调批判地领会黑格尔关于哲学和哲学史的主张。学过哲学的人大概都知道,正是从黑格尔开始,历史,尤其是哲学本身的历史,在哲学研究中获得了非同一般的地位。历史,不仅仅是历史学的,更为根本的,它是哲学的;哲学,也必然表现为哲学史,它有其历史性的同一。
《走向精神》一书正是从哲学的历史性角度来研究狄尔泰,既注重了历史性的同一,又注重了历史性的差异。它注重狄尔泰对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的传承和改变,并联系当时的哲学文化思潮和狄尔泰的个人抱负来理解这种传承和改变。另一方面,它联系了现当代的现象学、存在哲学和解释学等来讲一步作出理解和解释。而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研究方式直接相关于狄尔泰本人的哲学主张,相关于他将历史理解为生命和对待历史的解释学态度。这也就意味着,对狄尔泰的哲学研究一方面以哲学史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更是以某种方式回到了对历史的哲学研究,并且通过这两方面的综合来体现哲学研究本身。
具体地来看一下。首先历史地回顾了时代性处境,即理性主义高峰——黑格尔哲学——之后的处境。此时,“非理性主义思潮已经是暗流涌动”,“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新浪漫主义等思潮各执己见”。时代的多元化表面上丰富了哲学的广度,但更是个挑战,因为哲学极易在此多元化中盲从、越界和迷失自己。因此,一个类似康德的工作,即为哲学划界或“新的理性批判”成为必需。但是,狄尔泰的“回到康德”并不只是意味着对康德先验哲学的根本赞同。
在甚为基本的认识论方面,认为狄尔泰对康德的批判多于继承。他总结了狄尔泰对康德认识论的置疑,比如在狄尔泰看来,康德拆散了认识中不可分离的认识形式和认识材料,把生动的心理关联体抽象为“独立的能动性”;进一步地,康德认识论中太偏重知性的成分,忽视了与生命的关联;生命虽然对思想来说是神秘莫测的,但同时“生命就是思想的表达”,生命虽不可被分析,但可被描述。可见,正是通过对康德的批判,狄尔泰充实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概念,并试图把康德的先验认识论转变为生命的认识论,更确切地说,转到描述心理学上来。
关于这种转变,指出这实际上是对古典哲学的康德式的认识论的改造和重建,他迈出了走向现代哲学的重要一步,甚至为现象学作了天才的前瞻和准备。同时也敏锐地指出,正是在吸收英国经验论和同时代的科学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狄尔泰试图实行这种转变,其中既有历史性的必然,也有哲学家个人的历史性旨趣。就历史性的必然而言,经验论和先验论的更深层的调和,英美风格和欧陆风格的融合,在现当代哲学的历史进程中已不可避免;就个人的历史性旨趣而言,就其消极方面评价为:狄尔泰的整个思想体系还是在经验论和唯心主义传统之间摇摆,只是对传统哲学加以新的解释和修正,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尚不足以开辟哲学上的新时代。这一对狄尔泰哲学的定位应当说是中肯的,并且有较强的解释效力,

哲学之路 精神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