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阿Q的“自觉性”.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阿Q的“自觉性”
摘要: 因为鲁迅笔下的阿Q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身上所表现出的国民性的弱点具有典型性,所以对阿Q形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学术界对阿Q形象的研究多且深入,学者们偏向于认为阿Q是个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但他们忽视了阿Q精神意识层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自觉性”。阿Q虽然愚昧和麻木,但他的自觉性仍在文本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本文试图从阿Q精神的意识层面分析,对其所包含的“自觉性”加以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解读阿Q形象,理解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 阿Q 自觉性五个方面

哲学上对“自觉”的定义: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它是人类在自然进化中通过内外矛盾关系发展而来的基本属性,是人的基本人格。它是人一切实践行为的本质规律,表现为对于人自我存在的必然维持、发展。人类自觉本质的维护与发展是自由的真实实现。……其基本属性就是有意识地维护、发展自我本体。在与外在物质世界的矛盾过程中发展自我本体。[1]
阿Q的自觉表现在他对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并渴望改变自己所处的被压迫的地位。但是这种自觉的意识仅仅只限于其内在的体现,事实上阿Q不懂得如何用外在的形式改变自己处境,所以他的自觉意识就集中体现在他的
“精神胜利法”上,因为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作出改变,这自然会形成他的必然悲剧。即便如此,我们依旧要对阿Q的自觉意识加以认识和肯定,因为这是对阿Q形象分析的一个重要层面,有了这一层自觉性,使得这个形象更加鲜明、矛盾也更加突出,有利于读者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阿Q的自觉性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高度的自尊

(一)对未庄人的态度
“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睛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2]他看不起与自己地位相似的人群,对赵太爷所处的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群也从不阿谀奉承,他虽贫穷但不自卑,反而自尊自负。阿Q不甘于自己一辈子都贫穷、落迫,他幻想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3]这些足可见其自高自大已经到了狂妄的程度。
(二)好戴高帽
“只是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阿Q真能做!’这时阿Q赤着膊
……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4]他对别人给予的赞赏十分喜欢,也不管这赞赏是否是真心地对自己认可。他的自觉意识驱使他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赞扬和肯定,所以“好戴高帽”是他自觉意识层面的外在表现。
(三)对自身缺陷的避讳
阿Q头上长着癞疮疤,因而“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癞’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5]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生理缺陷是何等地重视,甚至于不惜将这种避讳转移扩大化。这种近乎变态的神经过敏,是一切自尊心强而又自觉有缺陷的人所常有的心理状态。
这是他对自我认识的结果,是他的自觉意识在起作用。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阿Q是一个有高度自尊的人,但是他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这与他的自觉意识产生激烈的冲突。因而他只有内转为自我膨胀,内转为“精神胜利法”,这成了他灵魂的基石。

二、家乡的认同感(自认为见识高)

“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加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
‘长凳’,他

试论阿Q的“自觉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