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 上海文明书局采用彩色石印。
1911年 文美斋诗笺谱刊行。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全国各地年画作坊刻印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木版年画,主要作品有《上海通商庆祝总统万岁》、《文明进步、世界大同》、《北京城庆贺中华皇会》、《革军大战武昌城》等。
1912-1915年间 浙江二级师范学堂的学生业余艺术团体乐石社,曾在教师李叔同的指导下研习木刻,并出版有《木版画集》,内有李叔同、夏丐尊等的木刻。
1915年 商务印书馆引进胶版印刷。
1920年代初 丰子恺曾刻木刻。
1929年 1月 鲁迅与柔石、崔真吾、王方仁等以"朝华社"名义出版《艺苑朝华》五本,其中有《近代木刻选集》二册与《新俄画选》等。
1930年
9月,鲁迅出版德国青年木刻家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
10月 4日,鲁迅在上海北四川路举办第一次版画展览会。
1931年
初春,张眺(耶林)、于海(于寄愚)、陈卓坤(陈广)、陈耀唐(陈铁耕)等联合上海周熙(江丰)等人成立了上海一八艺社研究所。 6月11日,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在上海虹口每日新闻楼上举行,展出杭州社员作品180幅,其中有油画、雕塑、图案及木刻,这是木刻版画首次在展览会上与观众见面,并出版了《一八艺社1931年展览会画册》一书,载有鲁迅序文《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
8月17日,鲁迅举办木刻讲习会,请内山嘉吉主讲木刻技法知识,鲁迅亲自主持并担任翻译,参加讲习会的人员有:陈广、陈铁耕、江丰、黄山定、李岫石、顾鸿干、郑启凡、钟步青、乐以钧、苗勃然、倪焕之、胡仲明、郑川谷等13人。讲习会至22日结束。
1932年
5月26日,春地美术研究所成立并发表宣言。
6月下旬,春地美术研究所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举行展览会,作品有木刻、油画、国画、木炭画(素描习作)等,同时展出鲁迅收藏的德国版画。
8月,野风画会在上海江湾成立。主要成员有陈卓坤、顾鸿干、野夫、陈学书、吴似鸿、郑邵勤、倪焕之等。
9月,MK木刻研究会在上海美专成立。成员有周金海、王绍络、钟步青、金逢孙、陈普之、张致平(张望)、黄新波等。该会前后曾举行过四次作品展览会。
1933年
10月16日下午,鲁迅偕同内山完造观看第四次展览会,并选购木刻6幅。冬野穗社在上海新华艺专成立,成员有陈烟桥、陈铁耕、何白涛等。
5月15日,野穗社出版《木版画》第一辑手印画集,作品共11幅。
1933年
2月,木铃木刻研究会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成立。主要成员有曹白、力群、叶洛等。
4月1日,木铃木刻研究会《第一次木刻展览会》在校内举行,出版了一本手印木刻集《木铃木展》。春,涛空画会在上海美专附近的三德里成立,夏朋和钱文兰为涛空画会驻会的负责人。
1934年
6月中,鲁迅编《木刻纪程》,并亲自作小引,设计封画,以铁木艺术社名义出版。该画集共收作品24幅,原版机印120本。
6月19日,李桦在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发起组织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后简称现代版画会)。参加者最初有27人,主要成员为赖少其、唐英伟、潘业、陈仲纲、刘仑、吕蒙等。夏金肇野、唐珂、许仑音、段干青、董化羽等在北平组织平津木刻研究会。
8月26日,金肇野、许仑音在北平西长安街艺文中学举行《平津木刻作品展览会》,展出作品百余幅。
1935年
1月1日,平津木刻研究会主办的《全太庙举行。《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作品由金肇野、唐珂等携带先后赴天津、济南、汉口、太原、上海五地展览。
春,温涛、戴英浪等在香港组织深刻木刻研究会。
8月,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东京分盟的官亦民、顾鸿干、黄新波、陈学书等在东京以中华留日美术座谈会名义举办美术展览,展出作品百余幅,其中一部分是木刻,这是中国新兴木刻原作首次与日本观众见面。
1936年
1月30日,江丰、野夫、沃渣、温涛在上海组织铁马画会。先后出版了三期《铁马版画》。第一、二期为手拓本,第三期是机印本。 3月18日,现代版画会与各地版画家协商,将《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改名为《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拟每年举行一次。
7月5日,《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首次在广州图书馆开幕,展出作品590幅。
8月巡回至杭州,10月2日移展于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九楼。8月鲁迅到会场参观,并与木刻青年谈木刻创作问题。
秋,上海新华艺专学生陈可默、陆地发起组织刀力木刻研究会。主要成员有陈九、安林、刘建庵、金闻韶、许冠华、孙风、杨可扬
中国近代版画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