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的“草鞋将军”
王定烈同志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投身革命当红军
1918年11月15日,王定烈出生在四川宣汉县。父亲是个典型的农民,依靠自己的双手辛苦养育儿女;母亲整日整夜不知疲倦地劳作,在王定烈的印象里,几乎不记得母亲抱过他,甚至不曾见过母亲在床上歇息过。母亲是王定烈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启蒙老师。无论忙闲,王定烈总要缠着母亲讲上一段“三国”“水浒”或“岳王抗金”的故事。1932年,王定烈考上了离家15里的初级小学,第二年转到70里外的高级小学上学。由于王定烈每次考试都在前三名内,因此免交了每学期两块现洋的学费。
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粉碎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后,越过大巴山进入王定烈的家乡,打土豪、分田地,家家户户都发了土地证。王定烈看到母亲捧着土地证激动地放声大哭时,心中充满了对共产党的感激和敬仰……
翌年的11月初,红军要“扩红”的消息传遍了方圆数十里,15岁的王定烈毅然汇入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加入拿起枪杆子保卫穷人的红色政权,跟着共产党为穷苦人打天下。从此,在反殖民、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洪流中,又多了一双脚蹬草鞋的年轻人的脚印……
硝烟战火志愈坚
王定烈参军后的第三天,便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战斗。那天,他与几位战士一起,跟随连队指导员去附近的集市宣传共产党政策。正当1000多名乡民们全神贯注地听着红军战士演讲时,一支敌军队伍向红军战士发起了袭击。
只见炮弹掀起的泥土四处飞溅,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赶场的人们连忙东躲西藏,乱作一团。王定烈是第一次经历战场,慌乱中摘下脖子上挂着的两颗手榴弹,向敌人扔了过去。后来,在指导员的带领下,王定烈他们才退到了安全地带……
一天,他问指导员:“指导员,怎么样才能勇敢起来?”“告诉你,红军有句老话,贪生不生,笑死不死,为穷苦人打天下,虽死犹荣。只要豁出去该冲就冲,该乐就乐,你不怕子弹,子弹就找不着你。”指导员说着,猛地一下把上衣脱下来,只见身上布满了刀疤、弹痕。指导员笑笑:“看见没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怎么样?”“贪生不生,笑死不死”,王定烈反复地唠叨着这句话,似乎明白了许多,自己好像也瞬间长大了。
手中没有枪,就学着老战士,砍来粗壮的竹子,将一端削得尖尖的,先放在微火上烤干,再抹上桐油,一支锋利无比、轻便好使的“竹矛子
”就做好了。与许多红军战士一样,王定烈就是靠着这种“竹矛子”和大刀、梭镖等简单枪械,与敌人周旋、战斗,并从敌人手中缴来钢枪。
在与敌人一次次的激战中,在枪林弹雨中,王定烈迅速成长为一名无畏的红军战士。在冲锋陷阵中,他的脚步更加坚定。
九死一生长征路
1936年的7月,王定烈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5军,再次沿着走过的路线经卓克基、马塘、黑水、芦花、毛儿盖过草地向包座、腊子口、哈达铺、岷县方向前进。
在进入草地的第三天,王定烈突发“羊毛疔”(急性胃炎),疼痛不止。但他知道,
铮铮铁骨的“草鞋将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