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四群教育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然而,现在有的干部联系上级多、联系领导多、联系老板多,而联系基层少、联系群众少,尤其是联系困难群众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
优良作风之一,为什么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却不知道怎样坚持和弘扬呢?从目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际情况看,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善谋联系群众之法,在广泛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倾心关心群众疾苦上下功夫。有的领导干部不愿意、更不善于广泛接触群众,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任务重、工作忙,事务杂、应酬多,脱不开身;
二是认为群众是领导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过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三是认为只有与群众保持距离,才能保持“神秘感”、形成“震慑力”;
四是担心群众提意见、提要求,影响决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论哪一种情况,表面上看都有“依据”,但实际上都是为自己开脱的借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不愿广泛联系群众违背了这一根本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领导干部应认识到,广泛接触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是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领导干部都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而不能对群众的疾苦和诉求漠然视之,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置若罔闻。那么,在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究竟应当怎么
“联”?带着感情,想着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领导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自然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同群众建立密切联系,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反之,如果对群众缺乏真情实意,抱着敷衍和应付的态度去“联系”群众,就很难体会到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很难了解到群众的所想与所盼,实际上也就与群众“联”不起来。带着感情与想着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领导干部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心中装着群众,就会主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及时发现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与群众要求和期待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进而与群众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
篇二:四群教育心得体会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和气力,领导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主动到基层住、到群众中住,加大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群众打交道,态度和作风决定工作效果。群众满足不满足是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尺。更多的时候,基层群众的不满情绪不仅是由于他们的利益受损,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没有正常的诉求渠道,言不畅,则气不顺。
群众不满足的地方,正是我们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群众不满足的时候,就是我们应当反思、需要改进工作的时候。因此,要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就是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的服务群众。
一是要以务实的作风面对群众。“实干兴业,实干成才”是恒古不变的道理。因此,我们要低下头来,沉下心思,深入群众,深进基层,在实践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做勤劳的耕耘者和实干家,把党对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完整的执行到群众中往,基层工作直接具体,来不得半点虚以委蛇,必须做到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二是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形象。群众历来期盼和欢迎认真负责的干部,对组织安排和群众关注的工作,要高度负责的抓好落实,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覆信,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干工作就是为了群众幸福,只要活着就有义务为群众办事”的奉献精神。不空谈,不做秀、不做假,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构建的干群关系,要把发展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出实招,干实事,特别是在当前大建设大发展的时候,更是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要多做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长远起作用的事,要以认真务实、立说立行的处事风格来塑造党员干部的公仆形象。
三是要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廉洁是做人的操守和准则,更是党员干部的第二生命。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群众监视,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牢固守住廉洁自律的红线。工作生活中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真正做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是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阅读各种计划生养刊物,领会新的计划生养理念和学,运用新的科学方法观往指导自己的工作。团结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想方想法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勤于学。
四群教育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