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世华公考研究院陈铭媛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其中《申论》科目依然遵循考试大纲中的规定,根据副省级级以上和地市级以下两类不同的岗位设置了两套试卷,旨在考察不同考生是否满足不同岗位的需要,是否具备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与素质。下面联创世华公考研究院对此次的副省级以上申论作解读。
一、考试主题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话题,没有刻意地“反热点”
2013年国考副省级以上申论试卷以近年来一直存在的传统文化不断消亡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为切入点,讲述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材料主题简明易懂,切入点明确。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我国的精神文明发展却远远滞后于物质文明发展,特别是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实际上,从2011年的弘扬黄河精神、2012年的社会道德建设到2013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都表明国考申论渐渐从考察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转移到文化建设层面,包括文化、信仰等较为务虚的精神领域。这一国考命题趋势值得考生们在今后的申论复习中密切关注。
二、题型设置出现较大变化,具体题目出来了创新
今年副省级以上真题一改往年四道大题、五道小题的传统格局,改为五道大题的形式。题型依次为:分析阐释题、启示概括题、公文题、对策题以及论述题;可以看出,基本全部覆盖了申论考试的五大类题型,在具体题目的考察上也出现了一些创新,如省部级申论的第三大题是写一讲解稿,考生对讲解稿这种形式接触较少,对其包括的具体内容较为陌生,也增加了题目的考察难度。
三、材料字数稳定但案例比例较多
今年副省级以上申论材料共6则,材料字数与往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这也表明国考申论经过多年的实践,出题人已经把握了较为稳定科学的材料字数范围。既保证了考生花费一定的阅读时间,又为考生答题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信息。第一则材料是关于80后年轻人举行传统婚礼,第二则材料是案例,显示传统文化正不断消亡,第三则材料是有关北京四合院,上海豫园发展,芙蓉镇开发等,显示非物质文化如何合理改造得到保护与发展,第四则材料是妈祖历史文化在天津的传承,第五则材料是平阳县传统文化情况,第六则材料是老教授在论坛说“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等。
2013国考试题解读——申论副省级以上真题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