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伊宁凹陷早中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伊宁凹陷早中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伊宁凹陷早中侏罗世的构造特征和沉积特征。
关键词:构造演化、沉积特征
中图分类号:TF573文献标识码: A
1 伊犁盆地地质概况
伊犁盆地是在中天山微板块上演化而成的山间叠合盆地,以东窄西宽呈狭长三角形夹持
于新疆中部,向东尖灭于新源以东地区,向西敞开通向哈萨克斯坦。伊犁盆地可分为伊宁凹陷、尼勒克断陷、巩乃斯断陷、昭苏断陷等次级断凹陷。其中伊宁凹陷为伊犁盆地中沉积建造发育最好、构造改造相对薄弱的次级构造单元,同时也是最具勘探前景的次级凹陷。
2伊犁盆地早中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侏罗纪,古特提斯洋壳沿班公错-怒江一带向昆仑山俯冲,使得整个塔里木和天山地区都处于弧后的拉张构造环境。因此,侏罗系沉积时期,伊犁盆地是一个扩张沉降的沉积期和成煤期,显示了广泛的夷平沉降和断陷沉降。
八道湾组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八道湾组的地层厚度在伊宁凹陷南北缘差别极大,北缘地层厚度约为南缘的3~4倍,在宁1井处甚至可达8~9倍。地层厚度可近似反映构造沉降(李思田等,1988),据此可知八道湾组沉积期,北缘构造沉降约为南缘的3~4倍,在宁1井处甚至可达8~9倍。伊宁凹陷北缘沉降大而主体发育三角洲平原相、南缘沉降小而主体发育冲积扇-辫状河相的原因,可从盆地基底的差异性沉降和古地形方面探究。北缘湖盆沉降期,物源区(科古琴山)亦也沉降,湖盆与物源区高差减小,物源区后退,水系难以大规模进入湖盆,故主体发育三角洲平原相,同时也为泥炭沼泽的发育提供了广阔的场所;南缘湖盆亦在沉降,但南缘物源区(察布查尔山)受南侧断块的快速沉降而持续上升,以大型河道冲刷面的出现及粗碎屑沉积物快速堆积为特征,可能受早侏罗世南缘古地形高于北缘的限制,南缘沉积物堆积空间有限,湖盆处于过补偿状态,故其沉积厚度较薄(图2),这种古地形特征在三工河组、西山窑组沉积期持续存在。

图2 伊犁盆地拉张沉降示意图
八道湾组早期,伊宁凹陷南北缘的沉积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北缘继承晚三叠世古地理格局,在三角洲平原上沉积了一套含煤岩系,其中下部特厚煤组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反映出构造沉降与泥炭堆积的一致性;南缘以一套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为主,显示快速堆积的特征,且聚煤作用微弱。八道湾组中期,受湖盆基底断块的差异性沉降,伊宁凹陷北缘的沉积特征发现明显转变,发育了厚层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南缘亦以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为主,但其规模减小。此时南北缘聚煤作用仍旧是北强南弱。八道湾组晚期,北缘以曲流河沉积为主;南缘以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为主。此时南北缘聚煤作用均较弱,为湖盆快速扩张沉降而泥炭堆积不足所致。八道湾组早期至晚期的沉积特征变化,反映出伊犁湖盆持续扩张沉降的特征。
2. 2 三工河组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三工河组沉积期,伊犁湖盆处于最大扩张期。受湖盆基底断块的快速沉降,三工河组主体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湖盆显示出欠补偿状态的特征。此时,受湖盆基底的差异性沉降,伊犁湖盆沉降中心发生明显迁移,由八道湾组伊宁县附近迁移至伊宁市附近,沉降中心明显西移。
伊宁凹陷三工河组发育两个明显的岩性旋回,每个岩性旋回以底部较粗粒沉积物沉积开始,向上逐渐过渡为细粒沉积物夹数层薄煤层。受湖盆快速扩张沉降,泥炭堆积不足而

伊宁凹陷早中侏罗世的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