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退休金会计处理分析
摘要:退休金是企业对职工服务酬劳的一部分,根据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企业应将退休金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在职工各服务期间分摊,以计算退休金费用。本文按六部分对退休金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退休金;会计处理;分析
退休金是企业对职工服务酬劳的一部分。根据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企业应将退休金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在职工各服务期间分摊,以计算退休金费用。
一、退休金成本的分摊方法
企业分摊退休金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受益法,二为成本法。所谓受益法,是指先确定企业因职工在某一期间的服务而于将来应支付的退休金总额,然后计算该总额的现值,并据此确定退休金费用;所谓成本法,是指先估计职工退休时可领取的退休金总额,然后计算职工在职期间企业每期固定提取的数额,使各期提取数加上退休基金资产的预期报酬,正好能支付职工的未来退休金,各期提取数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工资的一定比例。以上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受益法计算结果准确、合理,符合退休金计划中约定的职工服务与企业承诺给付的关系,但计算工作量大。成本法每期按工资的一定比例确认退休金费用,计算方法简便,便于编制预算和预存基金,但该法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尽合理。因为每期相同金额的累计数并非是企业真正所承担的义务,未必能真正反映该期的负债。
二、正常服务成本的分摊
正常服务成本是指在退休金计划开始后的任一特定年份由于职工提供服务而使企业在退休金上招致的成本。这一成本与职工的未来服务相关,应被作为费用在未来期间加以分摊确认。
三、过去服务成本的分摊
过去服务成本是指退休金计划开始日之前,由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增加的退休金成本。企业之所以愿意追溯增加退休金支付,无非是希望提高职工未来的生产率、工作效率和士气。因其具有未来经济效益,故理论上企业应将过去服务成本确认为无形资产,然后递延分摊。实务中,在发生时,可按现有职工中预计将来会享受退休金者的剩余服务年限平均数加以摊销,其摊销数计入当年退休金费用。当企业职工为数众多时,过去服务成本也可用年限总和法摊销,即每年按当年服务年数占未来各年服务年数合计数的比例分摊过去服务成本
四、退休金损益的分摊
如前所述,退休金损益是指因精算假设或实际情况变动而产生的预计退休金负债损益或退休基金资产损益。这种损益如果数额较大,则应在本年和未来年份中分摊。分摊的方法可用直线法,也可用最低法或系统法积累的退休金由于退休金损益每年计算及分摊,于是有损益及退休金损益的递延额。需要说明的是,每年计算的退休金损益分摊额是基于积累的退休金损益原值,而不是基于积累的退休金损益减去累计退休金损益的递延额。摊的退休金损益若为正数,即为利得,它将减少当年的正常退休金费用;若为负数,则为损失,将增加当年的正常退休金费用。退休金损益的摊销也可以采用最低法。其基本原则是:比较本期期初积累的退休金损益与期初预计给付义务或退休基金资产的市场相关价值(较大者),若前者低于后者的一定比例,如则不需摊销,否则超过部分可摊销,摊销标准可按预计可获得退休金给付的在职职工平均剩余服务年限加以摊销。
五、退休金费用的会计处理
在会计期末,企业应将分摊的退休金费用加以确认,并同时增加企业的退休金负债。从另一个角度讲,若企业将每期的退休金均足额置存,这些置存的退休金在信托机构的
关于对退休金会计处理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