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平板的革命之路
去年板约占90%以上,而台电、昂达、蓝魔等较为知名的国产品牌,份额不到10%。这乐观数字的背后却是华强北大量白牌平板的撤离,多个卖场原本热闹的平板专柜楼层,变得空铺林立。
“出货量大是因为大家在拼命抛货。”深圳平板专业委员会会长吴端表示,“今年已很久没有听说有新的平板厂家出现了。”
但让人更不解的是,尽管深圳出现了上千个白牌品牌,但它们往往没有设计、开发的能力,又缺乏市场手段,它们是如何异军突起,搅局市场?
白牌市场中,处处可见芯片厂家的身影。深圳华强北,几乎每一张白牌平板介绍资料上都可以看到“采用某个芯片(方案)”的字样,或者某个方案专有的特性。
“没有芯片厂家推波助澜,白牌平板市场根本做不起来。”浸泡在移动产品领域多年的吴旭平称。
在芯片企业的支持下,白牌厂家掀起一场“造板”运动,并在产品方面,拥有了与苹果、三星叫板的底气。比如,从高分到视网膜屏幕、从高清到2160P的播放能力、从单核到双核,甚至现在的四核处理器。
但移动终端是一个时间被高度压缩的市场。设计、量产到出货的周期才是决定品牌厂家命运的因素,迟到意味着性能落后与库存积压,这里不是
“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的市场。
MTK(联发科)之所以在山寨机时代成为“教主”,正是其“交钥匙”模式,让手机厂家可以快速推陈出新。在平板行业,“交钥匙”进一步演化为“公板公模”,品牌厂家不用再思考产品设计。结果自然是同质化与价格战。
如果说,山寨手机时代,MTK、展讯等通过山寨手机厂家之间的厮杀,跃身成为全球最大移动芯片厂家,那么,国产芯片企业就是在踏着MTK的脚印,通过争夺平板厂家的份额,试图跻身“MTK”之列。
“去年底,平板厂家可选择的芯片只剩几家,而2011年却有十多家可以选择,可见市场之激烈。”吴端称。对同质化、价格战等恶劣市场因素的不满,白牌平板厂家迅速撤离,下游在倒逼上游洗牌,这个行业的思维与逻辑正在改写。
押注市场
几年前,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来临之际,仍没有人理解一家移动芯片企业会有什么前途。
新岸线董事长鲍东山的名片上只印着“技术总顾问”头衔。他原是美国老牌航天国防企业洛克希德公司的副总工程师;2003年前后,他又先后在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次年,他带着40多个博士创立了新岸线。
新岸线的模式有些像“创新工厂”,鲍东山和他的团队同时在移动通讯领域同展开了多项技术研发。当时很多人没有理解他,“这个人怎么什么都敢做?”
2006年,国内移动通信处于2G时代时,手机电视是一项相当热门的技术,鲍东山察觉到了前景。由于做了不少技术准备,新岸线开始申请手机电视的传输技术专利。
2008年初,新岸线第一次“亮牌”,其主导的T-MMB手机电视标准得到了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成了国家标准。但不久,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彻底改变市场的方向,手机电视成了昨日黄花。
2008年底,iPhone销量提前突破了千万台
山寨平板的革命之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