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瓮安之路”带来“瓮安之变”.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瓮安之路”带来“瓮安之变”
在贵州瓮安,有一组数据的变化引人关注:2007年至2013年,%%,连续五年排名全省前四名;%%,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
这一组数据的变化,就像一张“晴雨表”,昭示了瓮安从大乱到大治、在浴火重生中砥砺奋进的历程。它的背后,是干部作风优良与否的客观反映。它成为一面警示之镜,挂在瓮安干部心中不敢忘记。
瓮安之变带来的警示和启迪
70多年前,红军长征途径瓮安期间,坚持走群众路线,唤醒了千万民众的革命热情,为红军在生死关头成功召开“猴场会议”、突破乌江北上遵义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70多年后,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瓮安的基层政权却经历了另一番严峻考验,因一名女中学生的意外死亡,引发了震惊中外的“6?28”群体性事件。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当时瓮安干部队伍作风出现了严重问题,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党政机关和干部缺乏基本的信任。
“6?28”事件的沉痛教训,让瓮安干部清醒地意识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事件妥善处置后,在中央和省、州的关心重视下,新一届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坚持转作风、优发展、惠民生、促和谐,还上了一笔笔民生“欠账”。瓮安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成绩令人惊讶,外地各界纷纷前来考察学习。也让瓮安干部深深地认识到: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之所兴,在顺民意。
瓮安之路在执政为民中越走越实
近年来,瓮安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勿忘教训,民生至上,包容发展”的执政理念,从工作谋划到决策和实施,都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建立起了一座干群“连心桥”。
县委、县政府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规划建设群众工作中心,建全完善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每年预算安排1200多万元,设立信访调处及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专项资金,妥善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先后投入近45亿元,用于加大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民生投入。抓好小城镇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村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对失地较多农民探索门面安置和社保安置等办法解决长远生计,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就近照顾家庭。建立干部联乡驻村结穷亲制度,确保每名困难群众有干部联系走访,得到关爱。
重视回应社会群众关切,每年公开征集落实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对群众反对强烈的工程项目,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实施。下发6万多张“党风政风监督卡”,疏通群众举报渠道,推动阳光执政,建

“瓮安之路”带来“瓮安之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fhrekp29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