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幸福观
摘要: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如果人们注意把握满足需要的尺度,理性调控欲望,懂得知足,就一定会有幸福感。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作为特殊职业、特殊岗位、特殊群体,他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关键词:领导干部;幸福观;幸福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062-02
英国哲学家说过:“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究竟什么是幸福呢?恐怕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理解。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在于你对外在世界的一种感受和体验,在于个体的自身感悟,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幸福。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解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你的所作所为,所梦所求,必须与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兴旺相一致。而幸福观呢?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对幸福的基本看法或态度,即对幸福持什么样的观点,认为怎样才是幸福。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特别要强调的是,人的欲望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所不同的是物质上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精神满足却可以鼓励人去克服一切困难,过得开心。如果人们注意把握满足需要的尺度,理性调控欲望,懂得知足,就一定会有幸福感。而且幸福既可以独享,又可以与人分享。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作为特殊职业、特殊岗位、特殊群体,他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近几年来发生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一系列党政干部道德沦丧事件,犹如一部部电视连续剧,不断刺激着社会大众的敏感神经,其中折射出的
“官德”缺失现象,正在挑战老百姓心理承受的底线。从中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有些领导干部确实存在比如享乐主义幸福观、利己主义幸福观、实用主义幸福观、权力至上幸福观、拜金主义幸福观等等。所以,领导干部要端正态度,树立以下正确的幸福观。
一、对待工作,坚持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的事业观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老人是家喻户晓的,他权位不可谓不高,拥有的财富不可谓不多,可是他始终把人生的价值追求放在首位,始终把创造幸福作为幸福源泉,始终坚持朴素的生活本色。他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其实“扎根基层,清廉履职、敬业奉献,为民谋福”就是他的幸福观。
再如,如今的华西人有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幸福指数相当高,而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却说:
“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我最大幸福。”“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吴仁宝一直要干到80多岁才退休,可以说他的工作年龄要超过100岁,真是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不止!从吴仁宝的身上,我们也看出了他的幸福观:有福民享,有难官担;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心系百姓,胸怀天下;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杨善洲、吴仁宝两个老干部给我们的启示很深。俗话说,“一分耕耘,
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幸福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