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心理调控.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谈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心理调控
【摘要】在钢琴教学和演奏活动中,演奏的技术和技巧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心理因素对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和影响。成功的钢琴演奏应是两者的完美结合。然而,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艰苦训练才能协调好的过程。如何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技能、技巧的训练当中,使学生能正确对待演出(或考试)时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并能相应进行心理调控,还有待加强研究。
【关键词】心理素质钢琴教学培养调控
钢琴演奏者要把乐谱上所记载的谱符化为动人的音乐,传递给听众并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一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表现”。其“音乐表现”的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演奏者心理思维与身体机能相互作用的总和,整个演奏过程,始终贯穿着“视觉、听觉、触觉、记忆、情感、想象、思维等等一系列内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演奏者不但要协调好各种不同的知觉,还要协调好知觉以外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关系,通过大脑进行心理调控,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1 学生不良心理因素的形成
自卑。自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自卑感强的学生,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在学习中经常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对钢琴学习及表演的畏惧感,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自卑与畏难情绪,一般是由于练习中的技术造成的。
依赖。钢琴教学通常是“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但另一方面也容易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心理障碍。无论是在平时钢琴教学中还是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演奏者都有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演奏者的注意力、想象力、意志、音乐记忆、音乐思维、音乐听觉、个性心理特点、审美心理表达等各种心理因素的统一。在现实中,学生的弹奏或表演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抛锚”。他们由于心理过于紧张,失去了正常的弹奏或表演状态,使音乐思维停顿,不能完整地表达音乐。这些问题除技术不过关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演奏心理障碍所造成的。
2 钢琴练习或演奏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多种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自信才能在训练中放松,让音乐的信心更大,技术上缺乏的信心更少。
活动多样,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加鼓励,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可根据教学和训练的进度,适当举办一些表演观摩活动及竞赛活动。比如,在生日聚会、节庆上表演;还可以用抽签形式弹奏音阶、琶音或和弦;举行试奏比赛或弹奏同一级别的“擂台赛”,请家长参与观摩并评比打分等。让学生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不定期地组织“考级观摩”“分组观摩”、观看优秀录像等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集中发挥学生自己的优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还要从正面多引导学生,刺激他们的兴奋点,强化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完成练琴计划。
克服惰性,保持兴趣。惰性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弊病。解决惰性这一毛病的良方就是磨砺学生的意志和品质。我觉得,单纯依赖兴趣不足以让学生学好钢琴,还必须让学生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

谈钢琴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及心理调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