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摘要英语写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就写作的知识范畴来看,写作者需要有写作修辞能力、主题组织能力和自我概念能力。本文重点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写作能力
传统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以成果教学法为主。在这种教法培养下的学生,写作水平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差,内容空洞。学生在写作时普遍缺乏兴趣。新课程倡导任务型写作教学,强调创设真实语境,强调写作过程小学生思维的训练。人教版教材中安排有专门的写前思维训练内容,即“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训练。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使学生逐步提高英语思维的能力。
1 英语写作与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英语是文字系统,英语写作对于个体英语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写”是小学生英语学习行为,它既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又是英语学习的目标和过程。同时,又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能力。个体的语言在习得、理解和表达中发展,主张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并举无可厚非。但英语对我国中小学生而言是一门外国语,英语学习是在汉语的背景下进行的。英语口头语言社会环境的缺失,必然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利,导致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困难。一方面,学生在听说上的不利使学生不得不选择书面语言作为学习的侧重点或突破点。另一方面,学以致用、学在用中、学成于用、学用结合是语言学习的基本特性,写作是语言的运用过程,是心理语言的积极、主动的操作过程。通过
“用”,个体把学到的词汇及其他语言知识变得更加积极,语义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课前,同学们预习完成基础知识问题,思考和量力完成探究预设问题,仔细阅读认知拓展,尝试完成即时检测,交教师批阅。教师批阅或抽查导学案并记录发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作准备。课中,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导学案这个平台,完成知识建构,着重组织问题探究的展示、争鸣,补充和完善思路,进行知识归纳小结,点拨认知拓展和评议即时检测。课后,整理文本,完成反思。教师在使用本导学案时,坚持学生自主预习,不看不讲;新知学习,不议不讲;课中训练,不练不讲的原则,一般还要布置课后作业。
2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写作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形成了对待英语写作“学生发怵,教师犯难”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英语教学是系统工程,阅读教学、词汇教学和写作教学之间具有互动互补与彼此关联的整体性。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把写作教学置于这个整体性框架之中,存在着为写作而写作的现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新课程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进程中,与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比较,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滞后。很多教师未能真正重视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训练,未能有效采取各种方法训练学生英语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增进学生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无论从词汇与句法上还是从篇章结构上,一种语言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