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1
一、发展现状 1
二、机遇与挑战 6
第二章总体要求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发展目标 8
第三章主要任务 10
一、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0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2
三、推动文化艺术创作繁荣发展 16
四、加快现代传媒体系建设 19
五、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21
六、加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3
七、构建文化开放新格局 28
第四章保障措施 30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文化发展合力 30
二、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文化管理水平 30
三、加大资金投入,打牢文化发展基础 31
四、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32
五、强化队伍建设,厚植文化发展根基 33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福州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市制定《福州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具体涵盖精神文明、文化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福州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发展战略,文明指数持续提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显著增强,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市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主频道(频率)和新闻网站精心组织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集中推出一批专版专栏、专题专刊。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理论进基层示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讲师团等阵地和队伍建设,构建市、县、乡、村(社区)四级宣讲网络。各学会在学术研究、社科普及、决策咨询等方面建言献策,共完成课题90余项,其中3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40项课题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
。颁布实施《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文明城市的决定》和《福州市志愿服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实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制度,建立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文明示范村、“十星级”文明户、文明集市、文化活动广场“四个一批”创建和“最美文化村(社区)评选”等活动。“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被列为全国社区建设典型。深入推动道德建设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十二五”时期,全市共有3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不断深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营造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52所,形成市、区和学校三级心理健康辅导网络,“数字青少年宫”不断向基层延伸。2011年福州市成功获评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4年蝉联此项荣誉;福清市入选新一轮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坚持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品牌和城乡协调发展“四轮”驱动,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善、基本覆盖城乡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市工人文化宫、市城市发展展示馆等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全市已建成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美术馆(画院)56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73家,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流通点和农家书屋3015个,全部实现免费开放。“书香榕城”等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福州广播电视台移动频道和新闻综合频道高清频道开播,广电媒体进入高清时代。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整体转换、“村村通”“村村响”建设,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高于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六进”、文化下乡、艺术扶贫和农村电影放映等惠民工程,“激情广场大家唱”等3个群文品牌享誉全国。2015年,福州市成功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仓山区、连江县和闽侯县成为新一轮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区)”。
。影视动漫精品不断涌现,电视剧《原乡》和电视纪录片《船政学堂》获“五个一工程奖”;漆艺纪录片《和》获美国阿拉斯加国际电影节迪纳利奖,动画形象“逗逗虎”获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三坊七巷》等5部影视作品获7项国家级奖项。舞台文艺作品推陈出新,闽剧《王茂生进酒》和《红裙记》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林则徐复出》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原创剧目金奖;儿童剧《判官审石头》入选第八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啊·鼓岭》等3个剧目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一等奖。成功举办第一届
福州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