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一、学制四年
二、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熟悉有关社会文化和民族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同时,接受社会学的基本训练;对语言学、考古学、体质人类学、历史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有一定涉猎。
四、人才基本规格
,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愿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文化人类学)系统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原理,熟悉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统计等基本研究手段,了解中国国情尤其是人文环境特点,具备进一步培养成高级专业人才的潜力,能胜任科研文教、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等不同业务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中高级人才。
,通过教育部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五、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了解。
2. 能够运用本学科知识及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文化和民族现象进行微观研究。
3. 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理论与方法的进展和动向。
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抽样调查、比较研究等常用科研手段。
5. 有良好的中外文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熟悉各种文体写作。
6. 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7. 熟悉中国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六、主干学科历史学、社会学
七、主要课程
民族学导论、社会学概论、考古学导论、语言学概论、民俗学概论、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西方人类学史、当代人类学理论、原始社会史、中国人类学史、中国民族史概论、中外文化史论、统计学基础、体质人类学、应用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调查方法、民族学人类学名著选读等。
八、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比例(%)
各学期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必修课
1854
93
468
378
360
288
234
90
36
选修课
专业
432
24
36
108
72
144
72
跨专业
288
16
36
72
108
72
其他教学环节
14
合计
2574
147
468
378
396
432
378
342
180
九、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见附件1《民族学本科专业实践环节安排表》)
十、课外指导课程安排与要求
(见附件2《民族学本科专业课外指导课程安排表》)
十一、专业教学进程计划
(见附件3《民族学本科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附件1
民族学本科专业实践环节安排表
代码:060105 填写日期:2006年3月
实践环节
学
分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要求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考
试
考
查
认识(参观)
√
√
民族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