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时间: 年月日星期
课题: 1、《藤野先生》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理解生字词及其含义
2、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品格及其青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3、提高自读课文能力,学生自学、互动质疑,教师点拨解疑
二、教学重点:自读课文,理解写作背景,分清文章段落
三、教学难点:理清线索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自学、教师点拨
五、教学准备: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巩固
三、整体感知
理清线索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详见预习案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检查预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遗民:;;。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集中注意力,提起学生兴趣
夯实基础,字词过关
划分结构
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2、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5、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1、了解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习双线结构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再读课文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在东京(1~3):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在仙台(4~35):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后(36~38):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划分结构及其段落
七、教学反思:
主备人: 审批者签字: 年月日
教学设计
时间: 年月日星期
课题: 《藤野先生》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2、学习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3、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格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分析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藤野先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