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概念:美国地理学家惠特尔西提出,区域是选取并研究地球上存在的复杂现象的地区分类的一种方法,认为:地球表面任何部分,如果它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话,即为一个区域。分类:按区域的物质内容来分,分为自然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按内在结构特征,分为均质区和枢纽(结界)区均质区:具有单一的面貌,是根据内部的一致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来划分的枢纽(结界)区:包括一个或多个核(中心),以及围绕核(中心)的区域。枢纽(结节)区的内部靠核向外引发流通线路来连接周围一定地域,起到功能一体化的作用。其具备的三个特征:核心、结节性、影响范围根据区域功能和内在联系程度的不同,分为单一特征的区域、多种特征的综合区域、根据人类对地域开发的全部内容而分异的总体区域区域区域的特征可度量性和空间性系统性:反映在区域类型的系统性、区域层次的系统性、区域内部要素的系统性动态性不重复性城乡区域规划区域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职能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是指它在国家或地区一定地域范围的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任务和作用,即城市职能。包括社会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城市中多个职能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城市的职能体系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城市的经济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基本活动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非基本活动随基本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城市基本活动的“乘数效应”:基本活动发展,从输出产品或劳务中获得的收入增加,收入的一部分导致基本部分的职工对本地消费和服务的需求扩大,使非基本部分的就业和收入增加。收入的另一部分用于本身的扩大再生产,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收入。。。。。。基本活动的每一次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原来的数倍。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机制被称为“乘数效应”区域与城市区域区域的特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自然条件越有利,自然基础越优越,城市规模越大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开采条件是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基础: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发展潜力、政策倾向等。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地理位置: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城市的人口集聚、促进城市繁荣、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职能中心位置:相对封闭的地域,中心位置起主导作用门户位置:开放的区域,门户位置地位上升区域与城市区域区域规划的发展城乡区域规划按规划地域的结构特征来划分:枢纽区的区域规划:主要类型为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若干中小城市或城镇的地域。均质区的区域规划:工业地区、农业地区、风景旅游区、大中河流流域等按区域的行政管理属性来划分:按行政管理区域划分的区域规划:如省域规划、县域规划等,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按区域发展轴线跨行政区的区域规划:以长江为轴线的江苏沿江区域规划等区域规划的类型区域规划的内容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定位评价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等以及社会、文化、生态等“软”条件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单因子和复合因子相结合、swot发展定位的内容:区域发展性质与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目标定位等。(不能就区域论区域,而应从更大区域乃至国家、全球层面分析本区域)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是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是区域规划的关键性内容。包括战略方针、战略模式、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当前的区域发展战略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镇发展、生态发展等内容,尤其应突出区域空间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核心区域规划的内容区域区域规划的发展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定位区域发展战略3、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区域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等多方面内容我国现阶段多侧重于产业结构研究(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与组合形式,包括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4)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①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和总体布局;确定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地域分布结构以及城镇体系网络系统(三结构一网络);提出重点发展城镇及近期建设的建议②乡村居民点体系:指县城以下的乡村居民点所构成的体系(一般不含县城和县级市政府所在地),一般分为城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等,重点为集镇及以下的居民点③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确定区域内农村人口的容量、各级居民点的人口配置和空间布局;各级居民点的功能定位;配置相应的社会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确定居民点发展和完善的策略城乡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内容5、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分为生产型基础设施和社会型基础设施两类,规划时应考虑永续发展、生态环境优先、适当超前和讲求效益的原则6、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生
城乡区域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