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指定位改良穿刺法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三指定位改良穿刺法的技巧,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特别针对年轻护士而言,使其更易掌握采血技术,从而更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方法:将600例在体检中心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试验组采用三指定位改良穿刺法进行静脉采血,对照组则采用传统静脉采血法进行静脉采血,由专人穿刺,两组均用7号头皮针,以此比较两种静脉穿刺法在采血中的应用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改进静脉采血的进针持针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三指定位; 改良静脉穿刺手法; 疼痛程度; 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8—0060—02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利用常规静脉采血方法时,特别是年轻护士因缺乏采血经验及信心,会遇到因穿刺疼痛、穿刺失败及皮下淤血现象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烦恼,导致患者不配合,从而影响医患关系。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是日常护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2]。因此,一直以来患者都直观地以“一针见血”率和穿刺痛感来判断护士的技术水平,作为对护士基本功衡量和护理工作质量检验的重要参照标准。为了体现护理工作以人为本,减轻患者痛苦,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理念,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改进了传统的静脉采血的操作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皮下淤血现象,获得了患者的好评。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中心进行静脉采血并且符合标准的女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因女性较男性静脉相对不明显,且疼痛敏感度较强),年龄20~65岁,平均(±)岁。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患者均系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且均由同一护师进行操作,同一厂家7号头皮针( cm)。穿刺前均不介绍穿刺方法,不暗示心理准备,在穿刺完成后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
方法
传统静脉采血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采血方法,采血部位可选择前臂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及肘正中静脉。常规选择血管,在穿刺部位的上方约6~10 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常规消毒皮肤,针头斜面朝上,右手拇指及食指前后平行方向握持针柄边缘的方法,进针角度40°~6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沿静脉方向潜行一段再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将针送入少许。此穿刺角度虽然疼痛程度较低,但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年轻护士因缺乏经验,进针角度过深而造成穿刺失败。
三指定位改良穿刺法试验组采用三指定位改良穿刺法进行静脉采血,即常规消毒皮肤,进针前将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屈曲成90°,以弯曲的小拇指关节为着力处,略悬于皮肤表面,这样就可使进针角度自成40°~60°角,从而更大程度提高了穿刺成功率。特别注意的是持针柄方式则一改传统右手大拇指、食指前后平行方向握持针柄边缘,而是改成右手大拇指食指所持针柄的左右面,这样就可使针柄大约垂直于皮肤表面,针头斜面竖直与皮肤表面大约成90°,从而一改传统的针头斜面向上的进针方式。在静脉上方快速进针,针尖穿过
三指定位改良穿刺法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