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山大地震》心得体会
爱与宽容——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我不是喜欢“跟风”的人,看过《唐山大地震》的宣传片和首映式后,却忽然想去看看。在七月炙热的午后,走进影院,置身漆黑的演播厅,随着影片情节的起伏,心里一片清冷。其实不是观看,而是倾听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关于人的心灵,有关于爱与宽容。
有感于地震时23秒的惨烈,那霎时的天崩地裂,那瞬间的生生死死,让相爱的人阴阳两隔,让美满的家四散分离,让坚强的母亲艰难抉择,让年幼的心灵烙下彻骨的疼痛。妈妈说“救弟弟”,石板下八岁的女孩流下绝望的泪水,这泪水一直流到她的心里,像一片巨大的阴影,整整32年未能拭去,她说“不是我记不起,而是我忘不掉”。
因为爱,所以无法宽容。她爱那个家,爱她的母亲和弟弟,所以在十年后的午夜梦回,看到那条小巷里的家,看到爸爸妈妈和弟弟欢笑着走过,她仍会大哭着醒来,为什么不理我,为什么舍下我。她心里蔓延的疑问和疼痛就像暗夜里盛开的花,一点一点绽放,笼罩了她的一生,敏感、倔强、叛逆、独立。她无法走出那个阴影,所以长成了一棵荒原中的树,每一片叶子都写满了爱与不能爱,纠结而繁复。而那个隐忍而痛楚的母亲又能怎样呢,她只有将她的一生封闭,留在 1976年7月28日凌晨的记忆里,留在丈夫为自己舍命的大爱里,留在对女儿无尽的思念和忏悔中,留在“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的叹息里。她的一生都在赎罪,为她当时那个不得不做的选择,可是作为母亲的痛谁又能理解,哪一个孩子不是母亲的挚爱,她为女儿洗好一个个西红柿的时候,她年年为女儿买课本的时候,她守住小巷里的家不肯走的时候,她的思念和泪水谁能看得到?她不乞求理解和宽容,因为爱,她无法原谅自己,她用了整整32年的时间弥补当初做错的那道任谁都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可是在无情的天灾面前,她真的又错在哪儿呢?
因为爱,所以宽容。宽容的爱是博大的爱,超越凡俗,超越自我。当我们看到陈道明、陈瑾扮演的养父母对女儿的用心和容忍,看到汶川地震中那位母亲为了保全救援人员毅然决定为女儿截肢,看到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中参加救援的解放军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是那样温暖和感动。这世间,有很多种爱,超越了亲情和爱情本身,弥足珍贵。正是有了这种爱,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它照亮人的心灵,抹去阴霾和疼痛。震后的唐山在废墟中崛起,日新月异,而灾难留在唐山人心里的废墟,更需要爱和宽容来重建。片中的女儿在汶川地
观《唐山大地震》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