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下的新生
摘要: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新生》在美到极致处夹杂着若隐若现的失落,似乎表明后面死亡的到来既出乎意料又理所当然。就如诗名“新生”,名为新生,同时也意蕴着死亡的必然,暗含着生与死相依相伴。春天虽然“作为死亡的信使”,但依旧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仍然要温柔地说起,表明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和无畏,以及对待生命的豁达。
关键词:露易丝?格丽克《新生》死亡新生生命的意义
一、引言
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1943- ),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2003年至2004年度美国桂冠诗人。其诗集《新生》(Vita Nova)出版于1999年并获得波林根诗歌奖。而本文所探讨的是该诗集《新生》里面的同名诗歌《新生》,也是该诗集的开篇之作。这首诗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绿意盎然的春天,苹果花下灿烂的笑脸,母亲操劳的背影――世界的美在一首简短的诗文当中得到了极好的诠释。然而,随即诗人笔锋一转,书写尽管新生是这般美好,但死亡的到来仍是不可避免。这种死亡却是那样的柔和,那样的美好,体现了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和无畏,以及对待生命的豁达。也许是受了她早年学习心理分析的影响,格丽克笔下的死亡有着新生般强而有力的脉搏,细腻而深刻。
二、死亡的必然
尽管诗歌《新生》构建了一个生机盎然、声色味俱美的世界,但是美到极致处总有若隐若现的失落,为死亡的到来埋下伏笔。诗歌中,关于死亡,都是若有若无,就如同它无声无息地侵入到我们的生命中般。从开篇第一句“你救了我,你应该还记得我”中,我们看出其中蕴含的生死。交代诗中的“我”是一个经历死亡的人,或者说是一个重获新生之人。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文中看到了死亡。但此时的死亡被诗人弱化了,甚至乎不仔细品读,是很难察觉出其中所隐含的死亡。而随后的诗文,诗人更是用大篇幅的笔墨去渲染美好的事物,死亡的踪迹更难寻找。只是从“关键的/声音或手势,像/在更大的主题前修筑的一条小路/尔后废弃,掩没”[1]这一句中能隐约察觉到死亡的气息,却依旧是气若游丝般。我们甚至会思考为什么修了一条通往目标的小路,又会被掩埋,会废弃呢。这中间隐藏着些什么?是否意味着死亡本来是人人都知道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被一些其他的快乐或美好的景象给掩埋了,虽然掩埋了却依旧是存在的。然后就是到了诗章最后一节,诗人才直接说起死亡来。“挨着桌子,几簇新草,淡绿色/融入暗色的地面。”[1]前半句“我”从记忆中回到现实,视线转到苹果树下桌子旁的新草。新草,意味着新的生命,也意味着无限的希望。但紧接着“融入暗色的地面”这句把我们从美好希望中带进一种很压抑的氛围。“确实,春天已经回到我身边,这一次”,是啊,春天来了,带来了生命的气息,身边生机盎然。马上紧接着,笔锋一转,“不是作为爱人,而是作为死亡的信使”,不是爱人,不是带来快乐,不是传送希望的种子;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曾经把春天当做爱人,所以才会有这样失望的语气。“而是作为死亡的信使
”,从春天知晓死期将至,由极其美好的希冀转变成极端无奈的绝望。在某种程度上说,“春天”对于格丽克来说,犹如对于艾略特般,是残忍的四月,夹杂着死亡的气息。但是,对于格丽克来说,“春天”也同时是希望的象征。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格丽克开始是满怀希望的兴奋而后是失望过后的哀叹。诗人正是通过这种描写方式让死亡悄无声息地融入生命的
死亡之下的新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