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巢湖栏杆话中的“在”.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巢湖栏杆话中的“在”
:本文结合具体的语料,对巢湖栏杆话中“在”的使用作了一次浅显的探析。栏杆话中的“在”分为句中“在”和句末的“在”。不同的位置,“在”的具体语法功能和意义也不相同,本文将从这两方面着手探讨其具体用法和语法意义。
关键词:栏杆话;在1;在2;在3;在4

一、引言

巢湖市栏杆镇位于巢湖、合肥、滁州三市的交界处。它的方言是属于北方宫话中的江淮官话的洪巢片。它处于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的交界地带,使其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其方言内部的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笔者的家乡就是此地,本文的语料均为笔者的自省式调查。本文将对栏杆方言中经常使用的“在”进行描写分析,希望可以从中总结出些许规律,为方言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

二、“在”的研究状况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把“在”分为动词、介词、副词三类。动词“在”是表示存在;副词“在”表示正在;介词“在”用于跟时间、处所、方位等词语组合。任何语言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都不可能凭空产生,它也许是历史飞遗留,也许是相互的借用,也可能是出现了新的变化因素。“在”也有自己的历史演变的过程。孙锡信认为“在”是唐宋时期经常使用的语气词,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在”作为语气词使用开始出现于唐代,唐人诗歌中运用颇多,但散文作品中少见使用,五代和宋代时大量使用于禅宗语录和宋儒语录,元代时少见,明代时已基本绝迹。罗骥认为了宋代的“在”作为语气词主要表示事态的变化,涉及持续、进行和将来等几种类型。学术界对于“在”的研究还是相当丰富的。下面我们将结合前面的研究来看栏杆话中的“在”。

三、栏杆话中的“在”

(一)句中的“在”
栏杆话“在”用于句中的例子很多。例如:
妹妹在家。
妈妈在洗碗。
爷爷在吸烟。
从语法功能来看,栏杆话中用于句中的“在”的是动词、介词和副词三种。前面的“妹妹在家”中的“在”是表示“存在的含义”,用作动词。但是在栏杆话中这样的句子不是经常用,有时整个句子后面还加上一个表示状态或是动作的词组。“我在学校读书”就是这样的例子,这句话也可以说成“我在学校”,当然前面那句话意思更明白,表明自己还是一个学生。此句中的“在”就不再是个动词了,而是连接处所名词的介词。“妈妈在洗碗”“爷爷在吸烟”等例子中的“在”都是表示“正在”的副词。我们在此把“在”分为动词在1,介词在2和副词在3。
在“N+在1+L”格式中,“在”表示的是存现句的意义,即某处出现了或是存在某种事物。这种格式的“在”在表示空间意义的同时也承载了时间的意义,就在此时此刻此处此地该事物存在或是发生。当然这种状态或是动作还是要持续下去的,不是瞬时就结束的。例如上面的例子“妹妹在家”,即使实际中妹妹在家的时间真的很短,只有几秒,但是在我们听话人的心理,一般理解为“妹妹可能在家住了一段时间还要继续住一段时间”。如果说话人强调地点的话,他会把重音放在“家”上面,表明此刻此时妹妹不在别处,正在家里。罗自群认为“在2+L+V+O”中隐含着三种意思。它们分别是:一是表示在某地存在着一种惯常的动作行为。二是强调某种动作行为将要或正在某地发生,强调的是处所而不是动作行为。三是表示某处正在进行某种动作行为,强调的是动作行为。我们同意罗的观点,但是这种隐含的多义

巢湖栏杆话中的“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