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
第四章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
定性资料的数据整理
定性(计数)资料:按某种属性分类,然后清点每类的数据.
住院号
年龄
职业
文化程度
分娩方式
妊娠结局
2025655
27
无
中学
顺产
足月
2025653
22
无
小学
助产
足月
2025830
25
管理人员
大学
顺产
足月
2025677
24
知识分子
中学
顺产
早产
2025647
30
管理人员
大学
顺产
足月
2025848
32
无
小学
剖宫产
足月
2019915
27
无
中学
顺产
死产
2025861
29
无
大学
剖宫产
足月
2024601
25
农民
中学
顺产
足月
2000386
26
无
小学
顺产
足月
在临床研究的统计资料中,除了前述的计量资料外,还有阴性和阳性、有效和无效、治愈和未治愈、死亡与未死亡及各种疾病的分类等。例如某病用A法治疗100人,有效80人;B法治疗 150人,有效100人。若仅用绝对数80人和 100人比较会得到B法比A法好的错误结论。
在比较两法的疗效,使计数资料具有可比性,将原始的两个资料(绝对数)之比所得指标统称为相对数(relative number)。
为什么引入相对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常用相对数
第二节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第三节使用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常用相对数
率(rate)
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
相对比(relative ratio)
率
概念:率是表示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万)、十万分率(/10万)等表示
计算公式:
注意:比例基数通常依据习惯而定,治愈率、感染率用百分率,出生率、死亡率用千分率,某些疾病的死亡率用十万分率。
各率相互独立,其之和不为1(如是则属巧合)
某县某年恶性肿瘤死亡统计
构成比
概念:又称构成指标,表示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占整体的比重,通常以100%为比例基数,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
注意: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之和为100%,某一部分比重增大,则其它部分相应减少。
5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