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
摘要: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例,对所做的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剖析,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办法。希望今后为全国此类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份案头资料。
关键词: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K917文献标识码: A
历史名人故居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它们镌刻着一个地方千百年的记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特有的魅力,是一个地方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本,是一个民族的宝贵遗产和文化标志。一个地方上的历史名人故居,对该地方的方方面面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毛泽东同志故居和绍兴鲁迅故居,二者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前来参观、瞻仰,极具历史、教育和文化价值,在吸引全国人民关注的同时,对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全国较为著名的历史名人故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但是并不是所有历史名人的故居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如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于2012年基本被拆掉,只剩门楼旁一小间。有全国性影响的名人的故居尚且如此,数以万计的地方历史名人的故居,在当前形势下,保护和利用情况不容乐观,这方面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加深的,今天我们忽视、拆掉的历史名人故居,若干年后,我们可能追悔莫及,所以我们应牢固树立
“为未来保存现在”的理念,全面细致地做好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我国现有2862个县,大多数县域内都有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但这些名人中的大多数,并不具备全国影响力,其影响力大多局限于省市内,不少仅限于县内或乡镇内。对于这些历史文化积淀并不十分深厚的区域,不太知名的历史名人故居,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案例,对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总结象山县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象山县的一些实践办法,希望引发社会同仁对这类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情况
象山县地处浙江沿海中部的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属典型半岛县,早在6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象山人才辈出,涌现出杨王休、钱唐、俞士吉、邵景尧、姜炳璋、陈汉章、殷夫等众多著名历史人物,他们为象山乃至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时至今日,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近几年,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象山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名人有殷夫、陈汉章等;在浙江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王家谟、贺威圣等;在县内一定影响力的有邵景尧、史奇涛、何志浩、董梦蛟、任筱和、任筱孚、励乃骥、李高淐、高妙兰等。另外,陈照华、张乃文、何敏求、吴烨、王莳兰、王莳蕙等,虽然影响力较小,但也不容忽视,有待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研究。根据《象山县志》等史志记载和实际调查来看,目前普遍认可现在还保存的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不足20处。
根据象山历史名人的生平和事迹,现存将近20处历史名人故居可分为三类:革命烈士类、文化名人类和其它类。保存状况不尽相同,除殷夫故居、贺威圣、王家谟、陈汉章等故居为国家所有且对外开放外,其它多数为私有且处于自然保存状态(具体保存状况详见附表)。
象山历史名人有全国影响力的不多,省级多了一些、市县级及镇乡一级名人占大多数。这决定了象山历史名人故居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影响力不广。除殷夫及陈汉章故居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王家谟与贺威圣故居为宁波市内较有影响外,其它名人故居仅只有在县内甚至是在乡镇内才为人知晓。二是数量较少。有一定知名度的现存历史名人故居不足20处,与邻近的奉化、宁海、鄞州等县市区相比较,较为薄弱。三是分布较散,多个乡镇均有分布,对于合力打造历史名人故居参观旅游线路,发挥故居的整体作用,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四是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多数为私房,且多有村民居住。五是这些故居多为明末到民国的传统建筑,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工艺价值。
近年来,随着象山县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相关部门更为积极地做好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使得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象山县较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1)争取把更多的历史名人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使其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并计划将其申报为更高一级
刍议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