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复兴刻不容缓
早春的昆明不再春意盎然,“春“城”一誉也快成为过去式。连年大旱,市外水源枯竭、荒坡连片,市内此挖彼建、尘土飞扬,让享惯慢生活的春城人民变成了环境之弦上的惊弓鸟。早在2012年底,网上就传出可能有PX(二甲苯)项目落地昆明的消息。今年2月份,确定中石油位于昆明安宁的炼化基地项目已经获得审批。作为炼化基地的下游配套项目,PX项目备受关注,引发了当地民众对周边环境的担忧,由争议而引发抵制等群体性事件。
经了解,该炼油项目是云南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缅原油管道配套建设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以来开始酝酿,计划于2013年建成。除了缓解“油荒”外,项目的愿景还包括千亿GDP的拉动。从当地官方人士和一些专家的分析来看,项目对包括水资源在内的环境承载不无压力。尽管官方强调项目在环境、安全等方面符合国家标准,拥有治污、防污举措,但太多的前车之鉴证明,污染之事防不胜防,监管机制让人忧心。
在各地纷纷上马化工项目之时,这并不是民众第一次对环保问题表达自己的关切和诉求。近几年,因PX项目,厦门、大连等地已发生过群体性事件,再到近期的成都、宁波、昆明,类似的剧情一再上演。如何在工业文明与环境承载之间找到平衡,并找到权衡各方利益的“重心”,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严峻考验。
人类对石油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石油业强大的政治影响力,而是因为石油本身就是一种强势的能源。对于地球上任何可广泛开采的能源来讲,石油的能源投入和产出比绝对是最高的。石油令人惊叹的高效是它依然保持供不应求局面的原因之一,尤其对交通业而言更是如此。
但是,寻找替代能源却一刻也不能耽误,因为人类几乎已用光了地球上大部分容易开采的石油,更深层次的开采在勘探和提炼上都更加困难和昂贵。最重要的是,环境成本也在不断飙升。对生态来说,石油生产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环境灾难,与此同时,石油巨大的碳足迹也是悬在全球环境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因此,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颠覆以及各国发展战略的方向调整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但是,要想填补石油经济和清洁能源经济之间的鸿沟并非易事。
比亚迪很早就确定了发展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方向,近年来成果不断,深圳市已试投用成批电动出租车,广获好评;上汽集团攻坚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瓶颈,也已经初步构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为产业化打下重要基础;大众汽车不仅提供绿色环保产品,而且让环保理念贯穿整个生产流程,严格控制有害物质排放和特定成分使用;东风汽车规划未来5年内投入3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节能与新能
能源复兴刻不容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