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2
建设项目提出的依据 6
2 建设项目内容与范围 6
总体方案 7
道路工程 8
桥梁工程 12
排水工程 12
附属工程 16
3 建设项目的资源、建设条件 20
4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26
5 工程建设进度设想 26
6 效益分析 27
经济效益 27
社会效益 27
环境效益 27
7 结论和建议 27
1 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太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的传统工业基地之一,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正在进行着向新型工业基地、文化名城和现代化都市的转型,以率先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市化,统筹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全面推进市区、市域、都市圈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调整。依据第三产业与都市型工业按板块集中,新兴工业安新区集中,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步伐,着力改造城市边缘工业区,大力发展外围新型产业区。在“南移西进,北展东扩”发展思路的指导下,随着城市中心的南移,城市的生活居住功能和第三产业将主要在南部地区集中,城市的北部地区,特别是北部边缘区和外围地区将成为新兴第二产业的集聚区和市区第二产业整合、改造、外迁的基地。
阳曲是太原市下辖的4个县市之一,位于城市东北外围地区,县城距离市中心约27公里,是太原都市圈内圈层中的重要一极,作为核心区的工业生产区、都市农业区和都市功能外延区,对于都市圈核心的拓展和辐射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太原市上一轮的经济增长中阳曲的工业始终在低位徘徊,发展显得动力不足。在太原市下辖的6区4县市中阳曲的阳曲农业占GDP的比重最高,人均GDP位于倒数第二。目前,阳曲县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主要有冶金铸造、建材、煤焦化、机械制造、食品、医药、化工,但都规模较小且不成体系。第三产业也以初级商业金融服务和生活配套服务为主,同样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不足。
在新一轮太原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城市南北轴向拓展思路,北部即随民营区在阳曲县的扩区发展,形成北部拓展组团。同时强调太原工业新区作为太原市产业外迁的主导区域之一和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
太原工业新区选址于阳曲县城东南部,距离太原市主城区仅20公里。北起北洛阴村北,南至规划石太高速铁路,西起大运高速公路,东至东黄水镇镇域边界,总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
工业新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以生活片区和产业组团为结点,以道路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线,以生态绿化为基底面的“一轴、两区、多组团”的组团式半网络化结构。
一轴:指依托规划的新区环路形成的工业新区发展轴线。
两区:指位于西部核心区与东部板峙山组团的两个服务与生活片区。
多组团:指位于规划区内的3个生产组团。即核心区工业组团、赵庄工业组团和板峙山工业组团。组团以集聚、集约模式适当控制发展。注重组团间相互协调与合作。
工业新区的建设,有助于疏解太原市主城区的部分城市功能,利于实现整体城市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直接导致阳曲县城规模的急剧扩张与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并将通过嫁接太原市区的发展动力,利用新区更加成熟和市场化的开发、运营、管理模式,引入新型现代产业,促进区域范围内新增长极核的形成。
太原工业新区启动区位于阳曲县城西南部,用地涉及黄寨镇和侯村乡,由大运高速公路、新阳大桥、108国道、中社河、野沙沟、赵庄产业区中部规划道路、深沟河、垃圾填埋场路、108国道、龙池山庄、杨兴河所围合,总面积
。土地涉及黄寨镇的北部和侯村乡的南部。
太原工业新区启动区的规划建设,是太原市做强做大新型工业基础,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步骤,同时也必将对阳曲县的经济结构、人口规模、用地布局等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将市区的经济动力与外围县市进行嫁接,利用工业新区更加成熟和市场化的开发、运营、管理模式,引入新型现代产业,促进区域范围内新增长极核的形成。进而达到推动整个太原北部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新区环路是工业新区西部核心区内重要的一条交通干道,道路起点江滨南路,与规划九路、工业西路、迎宾大道相交,终点新区环路,。它是工业新区内外连通的重要道路,是太原工业新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工业新区建设指挥部也将坐落于附近,新区环路的建设将为更快更好的建设太原工业新区服务。道路建设有利于道路沿线资源土地使用及开发
太原工业新区发展要接轨太原,建设一个高起点、外向性、综合型的现代工业区。与阳曲县城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县城的市政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优势,创造滚动开发条件,努力实现县城与工业区共同发展和繁荣。统筹兼顾,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行工业反
新区环路项目建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