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信访化解矛盾引入第三方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的第三方介入信访制度是借助群众的力量化解群众的矛盾,与国家大力提倡的“枫桥经验”一脉相承,即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解决问题。把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以创新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平安奉贤”贡献力量。
十年纠葛漫漫上访路
随着“咔嚓”一声快门响,朱氏兄妹二人的合影被定格在了相机中,一场十年兄妹遗产纠纷终于落下了帷幕,兄妹二人握手言和,在场的检察官和第三方调解员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三个月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2001年朱氏四兄妹的父亲朱大贵去世。朱小华是老幺,母亲去世后,老父亲一直由其照顾。2001年,朱大贵因病去世,他留下了一份代书遗嘱,将全部遗产留给了朱小华。此后,遗产一直由朱小华管理。其间,朱元官和朱元宝曾经几次向朱小华提出要分割遗产,但朱小华都拒绝了。2011年,村里土地拆迁,为了分得拆迁款,朱元官联合朱元宝于2012年2月向奉贤法院提出了诉讼,要求分割遗产。而朱大贵的代书遗嘱由于缺乏有效的形式,法院因此不予采纳。最终,法院以调解的方式结束了这场纠纷,双方平分了遗产。
遗嘱被法院否决后,村里谣言四起,认为朱小华伪造遗书,然后一个人独吞了遗产。朱小华委屈不已,她决定为自己讨回公道。走访法院的过程中,朱小华发现庭审笔录有问题,原本写着的
“双方意见相差较大,本院不再主持调解”这句话被划掉,并手写了“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如下”。在律师的建议下,朱小华以遗嘱真实有效和法官篡改庭审笔录这两点为依据,向奉贤法院申请再审。但是,因遗嘱确实缺乏有效的形式,庭审笔录上的错误也是由于书记员套用模板失误造成的,已经改正,朱小华的再审申请被驳回了。对于这样的结果,朱小华依然不服,已经钻进牛角尖的朱小华开始了自己的漫漫上访路……后来有好心人给朱小华指了条路,让她去检察院申请监督。朱小华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来到了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官搭建沟通桥梁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的检察官姚媛媛认真听完了朱小华的陈述,在仔细梳理了朱小华诉说的两个问题后,迅速展开了调查。
根据朱小华提供的资料,姚媛媛走访了当时的医院,从朱小华提供的证明人口中弄清了事实——朱大贵的遗嘱是真的,但确实缺乏有效的形式,因此法院作出遗嘱无效的认定虽然不近人情但并无不当。姚媛媛又接着去了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调阅了当时庭审的录像,并电话联系了朱小华一审代理人季某,证实是调解结案的。至于朱小华所说的修改过的庭审笔录,法院表示确实是书记员的工作疏忽,已经改正了。
调查至此,整件事已经基本明朗了,法院的审判虽然有些瑕疵,但作出的决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启动监督程序于法无据。如今,解开朱小华的心结才是关键。
姚媛媛对朱小华说明了她调查的情况,表明虽然在法律上检察院已经不能给予朱小华更多帮助,但是仍然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她化解和哥哥之间的矛盾。对于这样的答复,半信半疑的朱小华起初产生了抵触情绪,但姚媛媛的一席话令她生出些许希望,“你放心,我们检察院专门有个第三方介入信访制度,就是针对你这种情况的。我们聘请的代表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教授、律师等,他们的权威性和专业性都是有保证的。他们的照片和简介都挂在我们的控申接待大厅,我带你去看看吧,你可以选择你信任的人。”“那要花钱吗?”
奉贤:信访化解矛盾引入第三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