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需自身强
看惯了七零后艺术家们在艺坛上刀光剑影的“厮杀”和“闯荡”,我觉得八零后艺术家们现在更值得做的是积累和变革。
作为一名八零后艺术青年,我尝试规划自己的艺术道路,2010年我将大部分学习精力放在绘制一张大卫石膏像素描上面,现在想起来真觉得自己在一张画上挥霍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值得。那时我刚考上研究生,觉得自己终于赢得了充裕的学习时间,便一分钟也不愿耽搁,开始了这张素描。我慢慢地起形,不断地调整,小心地深入。坚持“不把形起得完美无缺就不上明暗调子”的原则,一个石膏像教具被我翻来覆去看了一年。在一张全开大的画板上,我使尽全身力气“建设”着一座“摩天大楼”,不停回味着刘小东说的:“好的素描就是比例、空间和位置的判断”――靳尚谊说的:“素描解决的是水平问题”――徐悲鸿说的:“尽精微,致广大。”我要求自己把素描画严谨,对毕业后未知生活的恐惧反而成了我用功画画的动力。直到2011年我才完成这张大卫石膏像写生,它不但是我最满意的一张素描,也成了同学们最羡慕的一张素描。
接下来是创作的问题。在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的学习让我掌握了一手好的造型功夫,具备良好的审美趣味,深入的刻画能力和对瞬间形象的捕捉能力,让我体会到写生时无往不利的快感。所以,我把创作问题分成“创作什么”和“如何创作”两个基本问题来解决。
关于“创作什么”,我想到了两个题材。西藏是我一直想表现的第一个题材。提到这里,不少读者会感到画西藏的人已经太多了,然而我不是这么想的。在创作的早期阶段,我希望利用这一机会和前辈大师竞赛,看看同样的题材下谁的立意更新,准备更足,色调更雅,刻画更深。不仅如此,对于每个爱好艺术的人而言,西藏都因她的神秘和伟大而备受关注,西藏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国境线长度约4000公里。根据我在国境线上的实地观察,很多西藏边境地区生活条件都很艰苦。我知道,没有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牧民,就没有中国西藏辽阔的高原风景线。在西藏的普通人尤其是牧民的生活现状成了我关心的问题。
第二个题材是“春节”,但我不愿一上来就用宏大叙事来表现春节,反而觉得小的切入点可以避免空洞,承载更多感情。2011年春节,我利用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创作了三张单人肖像写生。我尝试着不同于大型人物群像的创作方式开始,首先记录下他们各自在“年关”到来时或懈怠、或兴奋、或疲劳、或期盼的心情。当画宣告完成的时候,我又有了新发现,就是爸妈在做我的模特的时候
打铁还需自身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