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曲唑和克罗米酚促排卵的比较研究
学位申请者:李莉
导师:章汉旺教授
摘要
随着人工助孕技术的广泛应用, 促排卵治疗也成为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首要而关
键的一步。然而临床上常用的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 CC)和促性腺激素类
等促排卵药物可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宫颈粘液质量差、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成熟延
迟、卵巢过激、多胎妊娠等。近来国外许多研究报道,治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芳香
酶抑制剂—来曲唑可作为生育调节剂用于促进人和动物模型卵泡的发育。同时发现 LE
的抗雌激素作用,对宫颈粘液、子宫内膜等影响小, 促排卵
高。本课题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对 LE 促排卵后的影响和结局进行比
较,旨在证实 LE ,为 LE 这种新的促排卵药物的临床
运用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来曲唑和克罗米酚促排卵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
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来曲唑(Letrozole,LE)和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 CC)促排
卵对小鼠排卵前期子宫内膜形态学和着床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探讨 LE 促排卵
)的优越性,为 LE 促排卵的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将 48 只小鼠随机分为 3 组:来曲唑组(16 只)、克罗米酚组(16 只)及对照
组(16 只)。促排卵后于排卵前期和着床期(妊娠第 天)取小鼠血清、子宫和着
床期的胚胎,利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测定子宫内膜厚度、腺体的面积、周长和最大直
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采用显微镜观察胚胎发育情况、扫描
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电镜观察3 组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变化和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
子(LIF)和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表达强弱。
结果:(1)排卵前期无论是 E2 水平还是子宫内膜的厚度,LE 组。
(2)着床期(D4. 组 E2 和 P 水平高于对照组和 LE 组,而所测该组小鼠子宫内
膜腺体的面积、周长、直径的结果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LE 组与对照组相似。同时
组小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3)在 3 组胚胎发育与妊娠天数一致的情况下,
LE 组中无论是子宫内膜胞饮突,还是子宫内膜上皮 LIF 和 ER、PR 的表达,均与对照
组相似。组的表达显著性弱于前两组。
结论: 促排卵相比,LE ,但
却不影响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和相关基因LIF 和雌、
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有利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
关键词:来曲唑克罗米酚子宫内膜形态学胞饮突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子宫内膜容受性
第二部分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 PCOS 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
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酚对 PCOS 的促排卵及妊娠结局,旨在寻找一种新的促排
卵药物。
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66 例),分为来曲唑组(20
例)和克罗米酚组(46 例)。来曲唑组(LE)从月经第 3 天至第 7 天(D3-7)给与
口服,D7 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至 HCG 日;)从 D5-9 给与
CC100mg/d 口服,D6 加用 HMG 至 HCG 日。于 HCG 日观察≥14mm 卵泡数、≥16mm
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血清 E 2、LH、T 水平以及排卵后第 7 天血清 E2、P
水平。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 OHSS 发生例数。
结果:尽管 HCG 日 LE 组 E2 组(P﹤),但是子宫内膜的厚
度和形态两组无差异。组中有 13 例患者 HCG 日子宫内膜厚度﹤,LE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组中无 1 例。组相比,HCG 日 LE 组≥14mm 数明显减少(P﹤),且无 1
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发生。LE 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LE 的促排卵作用及相似的妊娠率。
关键词: 来曲唑克罗米酚 PCOS 促排卵
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letrozole versus clomiphene citrat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M. D. Candidate: Li Li
Tutor: Prof. Zhang Han Wang
Abstract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rtificia
来曲唑和克罗米酚促排卵的比较与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